浅谈小学语文快乐阅读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兴营小学 周树娟 焦玉香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快乐阅读教学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快乐阅读教学呢?个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无论做什么事,兴趣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兴趣,它会使一件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对阅读有了兴趣,也就有了一种求知的动力,学生就会主动阅读、积极思考、乐读,使得乐在其中。
1、利用小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又比较喜欢听故事,那么平时我们可以从课外的书籍摘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来展开讨论,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学会自己动手从书中去找答案,这样既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一举两得。
2、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让学生感受到书海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3、通过学生间进行交流展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利用班会课进行“说新闻”“讲故事”活动,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通过讲感兴趣的新闻、故事,培养他们想去阅读的愿望。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欣赏一些美的文章,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因势利导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选择交流方式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氛围,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开讨论,应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光辉的彼岸。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了各种各样的体验和收获,那么他们当然也就希望和别人交流,让别人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自己一起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愉快,而要使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得到表述,就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交流方式。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当然,交流的方式也有很多,学生可以和同桌交流,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可以和老师交流,在体验与交流中,在观点和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学生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出了与目标的差距,并且可以为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提供帮助,到最后就会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会喜欢上阅读,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所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应该让他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地选择阅读资料,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学生的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个性也会得到充分张扬,这时的学生是放松的,也是最真实的。
三、老师范读领路,学生模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注意,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
四、重视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汲取大量的文学养分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这类书本有《西游记》、《三国演义》、《安徒生童话集》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中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我们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1)认真阅读,熟记于心。读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才能对读过的东。
(2)阅读的资料要有深刻的印象,才会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做笔记,日积月累。课外阅读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到好文章,要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记下来,把读后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要重视小学生语文快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