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的课堂教学管理
杨永亮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兴营小学)
如何来管理学生,把自己的课堂纪律维护好,为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事关教学的成败。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的听从你的安排,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呢?从我个人的觉度来看,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
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首先得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苗,然而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意到如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反复多次的训练是一贯的手段,殊不知越是急于求成,收效越差。原本蕴含着无限趣味的知识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光芒,在老师的高压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与生俱来的那一点点好奇心最终被学习的紧张和焦虑所代替。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老师的文化修养有限,知识底蕴不足,准备不够充分所致。所以说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做后盾,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不能把知识本身的深刻意蕴挖掘出来,反之只是一味的陈词滥调,照本宣科,讲不出新鲜而有趣的东西,说不清问题的前因后果,不仅不能很好的传播文化知识,还可能成为扼杀学生欲望的刽子手。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今天又有人进行了更新: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常流水。由此可见,教师的知识储备对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浩如烟海的学识和文化,你又怎么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随性发挥、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呢?有了这样的老师上课,试想一下,还有谁会在教室里肆意打闹,不专心听讲呢?因此我们作为教师,与其不断地抱怨学生不听话,不遵守教学纪律,不如反观自己的教学,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变不了学生,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自己呢?
例如:我在讲解部编版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清贫》一课时 ,我没有直接讲授新内容,而是先给他们讲述了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等勤俭节约的故事,毛泽东身为国家主席,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到了解放后的和平时期,始终厉行节俭、从不奢侈,饭粒掉到桌子上要把它捡起来吃了,菜吃完了总要用菜叶在碗底抹一抹,衣服鞋帽都是补了又补。周恩来一双皮鞋一穿就是十多年,目前仍然在纪念馆里陈列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用过的物品和穿过的衣服,这些将成为活生生的教材,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后辈们。听完了故事,学生深刻的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廉洁自律。这样做,不仅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拓展了他们的知识空间,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起课文了也就容易多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新鲜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们的注意力自然也就提高了,这不是比扯着嗓子大声的叫“安静”好很多吗?学生纪律差,教学秩序难维护,这是许多老师最为苦恼的事情,但我相信只要让你的课堂有足够的吸引力,再调皮的学生也会找到他的精神家园,尽情享受知识的乐趣。
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有的课堂像一潭死水,学生精神颓唐,教师强制灌输,没有一点生机与活气;而有的课堂却犹如一泓清泉,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师生配合的相得益彰,达到琴瑟和鸣的效果。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大的差距呢?究其原因,往往不是因为知识的多寡,而是由于课堂组织的枯燥、简单所致。纵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无不重视教学的组织与设计,同样的教学内容,上出的效果却天差地别。小学生能够维持的注意力一般在20分钟左右,如果你不能让他参与到课堂中,不能让他找到求知的乐趣,那么要使他规规矩矩听你的话,安安静静的遵守秩序是很难的,毕竟他们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不是发自内心的对课堂产生兴趣,而是采用强制的办法来维护,既显得艰难,又容易滋生反感的心理。
如我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四十田园杂兴》(其三十五)时,我故意装扮成一个老农的形象,头戴一顶草帽,身穿粗布短衣,肩扛一把锄头走进教室,喧闹而嘈杂的教室立刻变得安静下来,他们烦躁的心理瞬间被我吸引了过来,学生们纷纷向我投来惊异的眼光,难道是要带我们去劳动吗?正当同学疑惑的时候,我很快作出了耕田和织布的动作,学生们更诧异了,问我干什么?我让同学们猜,并请同学们说一说,有的同学迅速想到了古诗的内容,于是我做一个动作就让学生说一句古诗,我把动作做完,学生也就把古诗读完了。学生读完后,我又请了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读,通过演读互动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增添了气氛,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如此有趣的课堂中,又怎么会担心学生纪律涣散呢?
三、给学生立规矩、树榜样;
学生向往的是自由,学生的世界里往往没有明显的原则,或者对自己应该坚守的红线并不敏感,特别是小学生,所有的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去培养和塑造。这时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就更应当注意原则的重要性了,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就要根据班级的特征和学生的情况,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把班规班纪定下来,在确定班规班纪的时候切记空话、套话,一定要有可行性,奖惩措施也要确实可行,尽量以奖励为主,但也要有适当的惩罚。
例如我在上XX校任五年级语文的第一个星期就是这样做的,先让同学们回家征求家长的建议,请他们回家把家长的建议带到学校里来,然后在让学生提自己的想法,综合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后,我又询问了去年的任课老师,向他们打听了该班级存在的情况,经过全方位的了解,最后确定了这样的几条:
一、课堂上,不准讲小话,做小动作,吃东西,相互打闹,大声喧哗或擅自离开座位。(班上的同学轮流值班协助老师监督,若发现一次罚抄一首古诗,根据发现的次数以此类推。如果一个星期下来没有一次犯错的同学将获得一颗五角星,一个学期下来,获得五角星最多的将是三好学生的人选。)
二、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一次的将写出50字的说明,以此类推,直到把所有不能完成的字数写完。同样,如果一个星期下来,每次都能按时完成并且获得优的同学也能得到一颗五角星。
三、好人好事;在学校里若发现一次好人好事的将视为获得五角星的一种条件,累计达到五次就能取得一枚五角星。做坏事若出现一次就得写出不少于100字的说明。
以上三点就是我的语文教学规定,写好之后我把它打印了出来,有家长、学生、老师的签字手印。
一个学期下来,我的课堂纪律跟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拖拉、懒散的习惯也逐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