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负面效应的应对策略
陈治华
(平昌县社区教育学院)
面对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一味地采取消极的堵截方式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积极的对策应该是在利用网络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尽力做到扬长避短,兴利除弊,使校园网络文化在青年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提高青年学生对网络文化信息的判断力
提高青年学生对网络文化信息的判断力,是减少校园网络文化消极影响的根本措施。网络文化信息的判断力是面对复杂信息能够作出全面审视和迅速选择的能力。在互联网上,如果不具备敏捷的判断力,就有可能被大堆的垃圾信息所淹没。美国学者T·R·莫斯森认为:“大学的力量并不在它传播信息的方式上,而是体现在有助于挑选、阐释已获得的信息的方法上”。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应重视网络知识培训,提高学生使用网络的水平。在培养学生具备网络使用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自己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一方面,面对网络信息要有科学、全面、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自身信息需求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抵御信息污染的能力,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到更多、更新、更有用的信息,达到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培养美德的目的。
二、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学生在课内外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网络发挥育人的优势。
要培养青年学生的道德自律精神,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各级各类学校应尽快把网络伦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使学生将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以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以及面对信息技能吸引的自控、自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之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自觉抵御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遵守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道德,以时代的信息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另外,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不健康现象进行谴责,在校园内形成一种扬善祛恶的网络舆论环境,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学校有关部门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上网成瘾的学生吸引过来,使他们既能走进网络,又能走出网络,真正成为网络的主人。
学校、教师和家长要紧密合作,共同帮助学生端正对上网的态度,加强对学生校内外管理。学校、教师应当多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杜绝无聊网络行为的诱惑,树立远大理想,专心致志地搞好学习。学生“泡吧”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学校、教师对此知之不多,如学生家长对其校外生活不闻不问,甚至放任自流,则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少学生走向堕落都在于其家长忽视了校外管理工作。
三、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面对网络教育的负面效应,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启动网络道德教育工程,以适应新型社会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应义不容辞的承担起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发挥全社会对学生网络教育的作用。
通过政府出台政策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用我们的主旋律占领网络教育阵地,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时代精神和优秀知识的课堂。有关部门应将我国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料放在网上,让青年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以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与此同时,规范网络行为,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立法部门应加快网上立法,根据网络特点,尽快加强网络违法和犯罪的认定,以便于采用法制手段来制止和处罚网络信息犯罪。面对网络上精华和糟粕并存、良莠掺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的软件。以尽量减少网络文化在校园中的负面影响。强化对网吧的管理。各级政府明文规定游戏室、网吧严禁对未成年人、中小学生开放,但事实上中小学生充当了游戏室、网吧的“主力军”。通过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目前全国有两亿多中小学生将成为未来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最大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阶段,好奇心,逆反心理强,最容易出现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问题。为帮助中小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引导他们文明上网,还要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立体培育与监督体系,对他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家长除了平时要重视培养中小学生的适应能力、耐挫力、自信心、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之外,还要让他们明确上网以学习知识为目的,安排足够时间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控制上网时间,加密锁定不良网站,防止上网成瘾。社会教育机构应负起净化和优化网络环境的责任,积极推进网巴行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努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规范网络秩序,请除网络垃圾,提高科技水平,确保网络安全。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开发性投资、研究,努力改变目前微电子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建构自主的网络知识产权体系,确保网络安全。建立相关的技术管理机构,升华网络技术水平,清除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净化互联网之信息环境。
总之,网络文化将在中小学生的生活中占有主要的位置,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防患于未然,对他们实施正确的网络道德教育。通过网络道德教育,使中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成为网络技术的主人,让互联网活跃在他们的生活中。随着网络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加强青年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在网络文化交流中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才能真正使校园网络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其积极作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校德育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但同时对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堵为导,利用网络开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这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认真思考和探索网络与学生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道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德育工作,开辟学校德育工作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