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子学平
(云南省永胜县顺州镇迪里小学)
今年我校申请立项了县级教育小专题《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越来越感受到小学生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学就是为了生活中的用。教材内容的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化,是提高学生生活能力,减少“书呆子”类型学生的有效途径。生活中,有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走上社会却生活能力差,挣不到钱,发展生活得不好。从教27年的我常常在问自己,学生读十几年的书,对他们的生活有多少帮助。是什么样的教育让学生成了可怜的生活中“书呆子”?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将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意识呢?
一、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学生只想的是考高分,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比如教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我就先领学生去寻找校园中的平行四边形,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感受生活中美的多样性。才来引导学生想办法计算出校园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
二、注重引导学生寻找熟悉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 生活离不开数学,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如,在五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上。我就把他们带到农民的田地间去,让学生选不同形状的几块田,通过合理的割补,图形组合,让学生思考,要求出面积就必须测量哪几条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小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去超市认识,抄商品的价格。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再帮小卖部标示商品价格。将小数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
三、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熟悉的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从下面两方面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我把学生带到学校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4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又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比如:让他们了解家里一月的油、盐、柴、米、水、电、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月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年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3800元左右的电视机,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