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初探
沈德菊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中学)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如何把初中物理的教学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优化物理教学很重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一、优化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学生的一门新学科,对学生来说,有一种好奇感,神秘感。加之小学自然常识中接触到一些有关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物理问题,物理现象,学生对该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种新奇的现象很短暂,从而要求教师在上第一章的教材时,应充分深化学生的这种新奇,上好第一堂课。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饮料罐倒水”、“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等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列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如:“苹果成熟了要下落”、“雷声和闪电真的是雷公、电母在发怒吗?”、“凉菜吃起来香,而热菜闻到就香”、“水开了锅边会冒白烟”等等,告诉学生学了物理后,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为今后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开端。
二、优化师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还必须感易冲动,情感反应较强烈,易感染,但情绪转移也较快,往往带有明显的两极性——极端热情与极端冷漠,常表现出逆反心理。所以,教师的情感应倾注于课堂教学中,除了对工作认真负责外,还应与学生同欢乐、共忧患,热爱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让学生的个性有良好的张扬,建立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让学生的个性有良好的张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树造“亲其师、信其道”的学风氛围。
三、优化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亲自操作,因而教学中应重视实验,让学生多动手,从而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物理的神奇、成功的乐趣。如学生学了“测量”后,可让全班学生都测一下物理课本的宽度,并做好记录,然后找几个同学写在黑板上,他们中的结果可能互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教师立即请学生讨论、交流,并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最后教师再进行剖析。又如学了“大气压”后,演示一处“钢笔吸黑水的过程”。学了“电学”后,教师找基础较好的学生演示一下“把100W和15W的两个灯泡并联再患联在同一电路中时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学了“光学”后,可叫学生自己回家演示,“手做成不同的形状,并改变与光源(灯泡)的距离,观察墙壁上的图影变化。”通过课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小实验,让学生得到了动手、动脑的训练,又解开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而产生的困惑,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求知欲望。
四、优化教学过程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察,倡导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抓住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结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开展优化教学的研究,过去的课堂教学过程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视教师为主导而忽视学生为主体,因此,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尤为重要。应从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几个个方面着手,这样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这一节知识时,让学生先去感受一下“坐在行驶的汽车中,若汽车突然刹车、转变和加速时各自出现了什么样的反应”,做好记录,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样比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惯性仪”或讲解惯性实例好多了,又如在讲解“物态变化”这一章时,先让学生去查一查生活中见到的“云、雨、雾、霜、雹”这些各是什么状态,了解一下在什么季节容易出现。如此引导,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
五、优化教材的内容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根据物理现象和实验总结出来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应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并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增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里的“一切”、“总”、“或”都很关键,都应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又如在讲浮力的概念时,“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在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这里的“浸在”、“竖直”都是关键词,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理解教材,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六、优化学生的思维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制造“矛盾”,把学生推到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换位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在初三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学生已熟知一般情况下,开关处于断开时,用电器将停止工作,开关处于闭合时,用电器正常工作。向学生提出,在一个电路中,有一个民源E,一个开关K,两个灯泡L1和L2,若这两个灯泡串联,当开关K断开时,L1、L2均正常;当K闭合时,L1停止工作,L2正常工作,这种情况存不存在?画出电路图,从而让学生冲出“开关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七、优化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课感兴趣,有实验教学,觉得很好玩,但若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物理现象,他们总感到茫然,这些就是知识学、用的脱节造成。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好,学活,在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教应联系实际,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浮力时提出: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下沉,而铁做成的船会浮在水面呢?学习了电学中的“电度表”知识,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电度表的连接,记录一段时间消耗的电能,并类推到家中的“水表”、“天然气表”的识读等,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去观察,了解哪些地方用到物理知识。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其核心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虽无定法,但只要得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