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李 萍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八中学)
摘 要:经过初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但是这种思维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只是为他们的学习奠定了并不稳固的基础,还不能被学生很好的运用。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进化到成型的阶段,让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做到将其熟练运用到物理的学习中,使物理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 创造性思维 学习与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费脑筋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要求极高,所以在班级中不乏有佼佼者,也不乏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其实佼佼者只不过是更加快速的拥有了成熟的创造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运用,而落后者也并非愚钝,只是缺乏成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会熟练运用到学习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因材施教,积极引导,让同学们都能够拥有成熟的创造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熟练的运用到学习中。
一、物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物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将自然科学广泛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学科。通过物理学的学习,学生应该拥有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能力,并能够学以致用,利用自然的力量方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根据落叶现象发现地球引力的存在,人们利用地球引力发明磁悬浮列车,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落叶和交通本来毫无关联,却通过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加以联系,发明出磁悬浮列车,成为了造福人类的一大创举。当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经过人类创造力的加工,就产生了物理学的理论支撑,当加工成果运用到人们生活中,成为方便人们生活的创举,就成为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产物。
2、特点
物理学具有客观性,不因人们的意识改变而改变。物理学也具有固定性,物理概念本身如此,如果不是理论错误,则不会轻易变动。虽然理论是固定的,客观的,可是人们可以利用物理理论,多方面运用创造性思维,将生硬死板的理论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的便利我们的生活。
二、培养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原因
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理论知识学的再好,不能学以致用也无济于事,若想培养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就要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鉴于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领悟能力各不相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对待。
三、创造性思维的特性
1、流动性
创造性思维的流动性,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内,人的想法会源源不断的产生,甚至会不断变化,这是创新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创造性思维区别于其他思维的最本质的特征。
2、多变性
创造性思维的多变性,顾名思义就是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瞬息万变的。正因为思维的多变性,才会有数不尽的发明创造造福人类。
3、独特性
创新性思维的独特性最明显的表现在解答疑难题目上,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道相对比较常规的问题时,大部分同学往往会依照常规思维解答。但是也会有一两个同学另辟蹊径,用相对简单独特的方法解答出来,即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
四、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虚心听取学生意见
教师的任务虽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但是并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善于弯下腰来倾听,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营造一种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鼓励学生多提问,拒绝胆怯,积极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2、加强引导
物理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载体。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学习进度和学习任务有效进行,往往会忽略实验的操作,会省略很多学生的实验环节,让他们单纯枯燥的记忆实验过程和结论来应付考试,这种方法是十分不妥当的,最好是由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亲自得出每一个真实的结论,这样才会印象深刻,记忆也更长久。
3、组织具有趣味性的课外活动
在课外活动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勇于发现,潜移默化的提高其综合的创造能力,
4、加强心理辅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助力高效课堂。例如集思广益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自由回答,先收集答案而不急于公布正确答案,待同学们各自表达出不同的见解后再一一分析,不武断的只是判断出个对错,而是和学生们一起发现问题,共同分析并解决好问题,大家共同进步。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能只是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是要不断探索,积极的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是教育行业的一个创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认真了解学生的想法。明确教师的责任,发挥教师的真正作用,教师既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者,又是学生提高创造力过程中的坚强后盾,教师要以他们良师益友的身份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王磊.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J].教育现代化,2018,5(02):130-131+134.
[2]朱小军.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6(13):118.
[3]高从良.新课标环境下高中物理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J].成功(教育),2012(20):218.
[4]霍昊.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现代交际,2010(0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