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需多措引领学生朗读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小学校 陈晓艳
摘要:良好的朗读能力需要教师科学培养和长期训练。实践中,激发朗读兴趣是首始,示范授予方法是手段,搭建平台实践是关键,注重激励评价是保障。只有这样,做到多措并举,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引领 多措
语文是读的学科,也是能读懂的学科。古人就曾说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任何担心读不懂的想法或做法都是错误的,都会违背语文作为奠基学科的学习原则。新课标就明确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完成整体感知和有所感悟。”这当中,既说明了语文的学习方法---读的重要性,也点出了语文教学应达成的目标。有了方法,也有了目标,自然就给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要求我们应把读作为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求教师要在指导读上下功夫,多措引领学生朗读,使其在读中获知、在读中习得建构。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领学生朗读。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朗读
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当学生有了朗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需要。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当然,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一是课堂引路,讲读书人成才的故事;二是用名人、榜样力量激励,引领多读书;三是开展“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四是开展阳光阅读或“书润人生”等读书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快乐。
二、示范授予,让学生学会朗读
光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和技巧。有了方法和技巧,才能保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标的实现。但是,在授予学生方法和技巧时,我们不能直接教之,要通过朗读示范,让学生在边听边读边练中慢慢体会,渐渐感受,从而在揣摩中习得和形成。实践中,就需我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读是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应该教会学生总结朗读的经验,把握朗读的技巧。
三、搭建平台,让学生实践朗读
朗读方法和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培养。我们不仅要有这样的践行意识,还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我们搭建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去,通过亲身体验和实战训练,在反复练习中提升朗读能力。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读,要创新朗读形式,丰富朗读内容,通过多样化地朗读活动,来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一是个别读。这种方式最常用,通过这种朗读,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于我们在读后进行对学生进行个别纠正、讲评;二是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陷,让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读书内容,可以是课文的一段也可以是全文,既可读一遍,也可反复读,既可精读,也可浏览等等,形式不受集体约束;三是开火车读。就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起读,读到中途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这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和开展的读书游戏。四是齐读。齐读一般是新课学习的感知阶段或习完时的升华阶段。感知时,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升华时可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课文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激励评价,让学生坚持朗读
激励评价是维持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坚持朗读的动力源泉。传统教学没注重朗读的激励评价,很多学生因感受不到朗读快乐而对朗读不感兴趣。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倡导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鼓励多元评价方式共存。
(一)教师评价。我们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对每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都作“一刀切”,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自评,就要培养学生反思。因为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三)互评纠正。朗读活动是在集体环境中开展的,每个学生都或这或那的参与了朗读的读、听、说,他们对这几项实践又有自身的理解与把握,所以同一内容的朗读也会有不同看法。在朗读完成后我偿就可引导学生互评纠正。在互评时,要求学生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评价中反思纠正,从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这样,每个学生都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了能力。
总之,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多种平台,多次锻炼,才能收到较好效果。所以,我们要做好长期训练准备,制定好培养方案,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邱秋玲,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探微[J]. 现代阅读,2021年。
[2]沈会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新课程小,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