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资源体系
朱道鹏
(四川省平昌县教育考试院)
美国生涯规划学者舒伯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期,在这个阶段,应该让学生发展自我形象和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人们初步确定人生发展方向的重要阶段,也是个人职业生涯探索的黄金期。因此,紧密结合高中阶段学生成长规律,构建切合学生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定义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在对个人职业生涯主观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职业倾向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后,结合时代特点,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业、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行动。
简言之,学业生涯规划要依据自身条件设置目标,要依据自身与外部资源的整合实现目标。每个人成长经历不同,获取外界知识的程度也不同。老师(或家长)首先要做好高中学生(或初中生、小学生)的导师,发现他们的特长,帮助其分析特长,不断提升其生活格局,再适时规划职业生涯方向,培养有思想、有能力、有学识、有境界、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我国教育部在2016年10月份推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当中着重强调了:‘处在高中时期的学生正是性格与自主意识养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只有为他们提供一个完善、健全的指导思想,并强化对高中学生的心理、课业以及未来规划等进行全面性地指导。’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时候,应当要适当调整并扩展一些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内容,同时运用多元化的形式来帮助高中学生提供良好、合理的职业教导。在2016年年底国家教育委员会所推出的《教育部关于如何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深化素质教育的相关建议》里提道:“教师应当要对学生选课的过程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在诸多的选择当中,选出最为合适的发展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阶段施行生涯规划教育,并非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求学生确立相应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求学生选择之后不能够变更,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生涯规划的方式,来了解并认知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从中发现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潜力,引导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兴趣与学科优势进行相互转化,确保学生能够对选课与选专业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回答。
三、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资源体系
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和深化,需要具有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资源体系。该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家长资源、校友资源的运用,社会(社区)资源的选择和整合等,这些资源的建设、运用和选择,是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目的的保障。
(一)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建设
在实践中,从事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班主任或心理教师。这些教师从事生涯规划教育的优势在于:熟悉学情、熟悉新高考的要求、熟悉学业规划,相比较来说,不熟悉生涯规划理论,不熟悉生涯规划基本操作,不熟悉社会、国家、职业等未来的要求和发展。而这些方面,都是从事生涯规划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专项培训予以补充和加强。
(二)生涯规划教育中家长资源、校友资源的运用
家长的职业分布、职业故事、职业感想是学生身边的最好的职业教育资源,对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形象和作用。优秀校友的生涯经历更是学生生涯规划的榜样和范例,能够很好地诠释怎样将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社会的要求相结合,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生涯规划教育中社区资源的选择和整合
当前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在校园范围内进行,还没有形成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地、良性地交流。当然,这种交流有难度:普通高中与社区的党政机关、行政部门、企事业等单位长期以来缺少沟通和来往,“学校关门办学”是基本常态。然而,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增加学校与社区的沟通,为丰富学生的职业认知、社会经验创设更加便利的条件。
当前,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虽然已经开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还是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急需在理论基础和实践保障等方面加以改进。
1、关注我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领域基本问题的研究
在现实中,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起在更大程度上是迫于新高考改革的裹挟,各地纷纷匆忙应付、仓促上阵,虽然说“在做中学”、“边干边学”也使得基层学校摸索出了一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还是发挥得不够,在实践中的种种认识误区和错误做法以及当前推进的现实情况就暴露了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存在。当前,我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国外经验介绍、各地经验总结、问题与对策等方面,概括来说,研究聚焦于实践层面、经验层面,而较少对基本结构、核心问题进行全面建构和深刻思考,势必造成实践中的偏差、混乱和发展的不均衡。
2、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导向管理和制度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在计划、管理、监督、评价本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生涯规划教育的落实情况。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出台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指导性意见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超过三分之一,这对于基层学校准确把握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和方向具有深远的影响,需要加强这种导向管理和制度保障。
3、强化教研机构引领和指导作用的发挥
教研机构起着将教育理念、教育方针落实到各级各类的学校、落实到千差万别的课堂中去的作用。然而,据不完全统计,七成以上的省级教研机构,没有开展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也没有设置相应的教研员岗位。这就使得生涯规划教育在基层实践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指导,缺乏有组织的、系统的教学研究,区域以及校际间的教学交流开展不起来,严重影响了生涯规划教育的整体质量的提高。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形势下,在新高考改革的推动下,以学生为本的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在各地全面展开,有经验也有教训。新时代、新征程要求教育培养出面向未来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个性独立的各级各类人才,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注重提高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