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四川省南部县幸福小学 杨金莲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 律,尽自己最大努力督促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与社会和教师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相切合的教学活动.如 何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教学,我们应以新课标理念、精神为指导,让学生在教有法的实践中夯实基础,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标 课堂教学 有效
新课标出台已有多年了。如何化课标精神为实践行动,提升教育质量,是每个小学语文教育人应着力思考的问题。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奠基学科,不仅担当着象众多学科一样的自身的培养任务,还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承担起发展重任。因此,如何让语文教学更具有效性,更能实现学科责任,让学生获得良好语文教育,是我们应着力思考的现实问题。而新课标的理念与精神,就像一盏指明灯,照耀着我们开辟新课改的实践之路。其“教学建议”与“实施目标”,更是对我们教学方向的告之和方法的授与。因此,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就有了科学实施的有效路径。
一、夯实基础,关注学生学习起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对象。因材施教的前提应重视教学对象的研究,弄清学情,才能对“症”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作为一线教师,研究学情,是为了更好地帮助铺平学习道路,以利于他们更容易地接受知识、进而建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那怎样去研究学情呢?新课标告诉我们,致力于学生现有基础,即语文现实,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科学制定学习起点,让学生在“愤悱”状态下自然过渡到“我要学”中来。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们感觉到注重预习,让学生学有准备,是关注学生学习起点的有效方式。因为,督促学生预习是实现“凡事预则立”的正确做法。语文有效教学,既需要教有准备,也需要学有准备。“把功夫花在课前”,既需要教师去落实,也需要学生去落实。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注重预习。这既是学习规律的要求,也是新课标要求。对于小学生,他们的预习实践由于在缺少知识和方法的现实原因下,很可能效果不明显,但我们教师应采取鼓励与督促并重的方式落实到每一天中,通过授方法和给预习提纲等途径不断实践训练,就可逐渐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起点。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可提出预习要求,鼓励学生带着笔、动着嘴、用着脑开展自主学习,读好生字,解决识字写字问题,理解难懂的新词,解决理解障碍问题。而上课时,我们首先就要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根据反馈了解学生学习起点,以便我们调整策略,灵活施教。
二、言意兼得,关注文本表达特点
阅读教学本身就是对话平台,而且其桥梁作用还表现在能使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当然核心应是学生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而与教师对话的目的,就是在教师引导中更好地与那两者实现更有意义的对话,即通过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实现对作者和文本的理解,言意兼得。同时能了解文本的表达特点和写作技巧,以便自己学以致用,提升语文素养。例如,《荒芜了的花园》这一课,文中的写作特点就是前后对比,现实与人们想象的对比,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抓住文本的写作特点,就成为我们教学难点。为破解这个难题,教学时我让学生把花园分成荒芜前和荒芜后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荒芜前的美丽,而荒芜后的现在是杂草遍是、花木枯萎,池水干竭。引导学生把花园的前后进行比较,在朗读中找出关键词、重点句进行切入,就可让学生体会到对比这种写作方法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文本中“青蛙”和“蟋蟀”,有心理也有前后变化,先是满怀期待,有欢喜的表现,继而希望破灭,有悲哀的表现,这种心情上的变化,也形成了强烈的前后对比,更加让学生体会到了阅读时的言意兼得。
三、读写结合,关注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是工具学科,这种学科的特征就是要体现实践性,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能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而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体现这种特征,致力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快速掌握这门工具,形成实践能力。虽然有很多方式可以实现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但效果最好的无疑是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育人的共同心声。为此,我们应有这种理念和化理念为实践的教学做法,把读写结合贯穿落实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始终如一的以读写为载体,在培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中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形成反哺生活的语文实践能力。任举一课教学为例,拿《巨人的花园》来说吧,这是一篇语言非常优美的课文,文本中呈现出语言美、意境美和思想美的特点。教学这一课,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快乐需要分享”的思想教育价值,还要在通过朗读理解花园优美的词汇语句描写中获得语感培养,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时,我们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在图片情境的配合,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像,让文本中的意境变成画面,体会作者用词描写的方法。同时,感受美丽的花园需要有孩子的陪衬,没有孩子的花园就只剩下冬天,进而体会到花园需要快乐,巨人也需要快乐的主题。在大量读,充分理解后,我们就应有实践平台,让学生读写结合,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把朗读中发现语言规律,好词佳句、以及文本语言的表达方式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去,写一写自己头脑中的春天。实践表明,坚持读写结合理念,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在写作中运用语言文字,就会实现学以致用,促进能力提升的教学目的。
总之,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其策略的有效性应体现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效率上,达到新课标的阶段目标。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成长,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让学生在有效的语文教育中莸得全面发展的支撑能力。
参考文献:
[1]潘蕊,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7年。
[2]尤瑞琴,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