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 余仕波
摘要: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新教材在价值定位上的重大改变,必修部分分为三个模块有层次地、系统地整合了原来的知识内容,更加强调了社会、生产、生活、人类健康和环境等问题的研究。这体现了新教材的生物教育目标提升到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课改;高中生物;价值取向
一、生物与生产、生活
人们的衣食住行、生产活动等都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必修一模块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章介绍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师可联系奶粉事件,应用检测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否含有人类必需的氨基酸。必修一模块细胞膜一节介绍的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成分的改变,以确定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细胞器一节介绍的硅肺形成的原因。在物质运输跨膜实例一节介绍的不同的饮料浓度不同,市面上的饮料能解渴吗?带给同学们深度的思考。在酶一节介绍了医院用的葡萄糖溶液的来源,并用大量图片展示“酶为生活添姿彩”:我们喝的果汁是利用果胶酶制作的、多酶片含有消化酶可治疗消化不良、加酶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能力等等。在细胞呼吸一节中也用大量图片介绍“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如我们包扎伤口时要用创可贴的原因,以及皮肤破损较深,还要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与生产密切联系介绍中耕松土与稻田定期排水的原因。光合作用一节根据不同色素对不同坡长的光的吸收特点,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光源。细胞衰老一节提到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都是与时俱进的。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还提到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内容。以及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展示了动用多种器官,反复复习的重要性。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生物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二、生物与人体健康
人们对医疗保健特别关注,而新课标的编写非常注重人体健康这一方面,在走进细胞一章提到了非典与艾滋病。在物质跨膜的方式一节介绍了囊性纤维病的遗传病的发生原因与治疗的新希望;细胞呼吸的应用中提倡慢跑是有氧运动,细胞分化一节介绍了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在细胞的癌变一节介绍了皮肤癌与白血病,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在人类遗传病一节有通过基因诊断来监测遗传病与通过基因治疗单基因遗传病,还有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在必修三模块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中还帮助我们了解常规体检时,需要做的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结果,如何辨别肝功能、肾功能、血糖与血脂是否正常。必修三模块中通过激素的调节中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中,又有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教师可联系体育比赛过程中,为何进行体检问题引入,分析兴奋剂影响比赛结果的原理;免疫调节中介绍了艾滋病和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生物学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还有很多课题在研究当中。
三、生物与就业
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可以与将来的就业息息相关的,新教材新加了“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版块。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一章提到了医院里的检验师;在育种一章介绍了育种工作者的成就与职业乐趣,还有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在生物进化一章提到了化石标本的制作人员,在神经调节中提到了神经外科医生。在种群数量变化一节后面介绍了植保员的工作;在群落演替一节介绍了林业工程师。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一节提到景观设计师。这些内容的增加使学生可依据个人爱好和性格特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建立正确的就业观,也增加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生物与环境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与我们国家长期坚持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作为当代的中学生,社会的一员,也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并尽可能的参与其中。对此,教师应尽可能的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平台,让学生能够切身的感受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感。
五、生物与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在生物课本上有一些版块,如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家访谈和科学前沿,对于这一部分教材的处理,许多教师认为它形同虚设,不讲也罢。其实这部分内容就是关于科学史的教学内容,值得好好去开发用,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目的。教师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出来的伟大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优良的科学品质、崇高的科学精神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用23年时间写就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而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生长素的发现史值得我们去仔细阅读。同时,一个科学发现的过程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判断、推理等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怎样实验、怎样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思维和方法,理解科学过程和科学本质,逐步培养自己的科学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书本,影像,报纸,图书馆,网络等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史的教育,并鼓励学生自主的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需要众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知识和技术是在不断更新的,由此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能够进一步的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