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双 湖北省宣恩县民族实验小学
摘 要:小学数学也应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理解数学,进行科学计算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
数学虽然重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但这种“关系和形式”必须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表达出来,学生只有在阅读理解语言文字基础上才能对数量、空间进行计算和感知。也就是说,学好数学必须以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为前提。而我们知道,理解能力又必须为表达能力为基础,所以,我认为数学也应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点,是我们数学教师最容易忽视的,认为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的事,不应“抢风头”,更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这是观念的误区,对新课标精神理解错位所致。所以,我以为题表达我的实践观点。
一、搭建平台,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
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知道,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应为语言训练为突破口,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小学生都能获得语言训练的良好机会,我们应广搭平台,创设浓厚的说话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方式我们可采取:自言自语、同桌交流、组内讨论、做后总结、学习小结等形式。在说的内容方面,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可以是说图意、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说公式的由来、说操作过程等。教师要经常演示教具、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这样就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授予方法,让学生知道语言表达的方法
语言表达是有技巧的,不是张口就能言。一个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人,他的思维反应也是非常敏捷与迅速的。我们以语言训练为着力点,至少取得了两方面的重大发展,一是表达能力、二是思维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数学语言,一门逻辑性语言,一门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语言。为此,教师要授予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思考,然后再像逻辑一样有条理地、准确地表达出来。在这儿,与其说专门授予学生表达方法,倒不如我们抓住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进行“语言示范”,教师有意识地把表达的方法和技巧蕴含其中,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例如在教学第一册“9加几”时,在引导学生明确算理、算法后,根据学生思维过程,我们再出一道与此类似的作业题目,如“9+5”,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我们知道,一年级学生表达能力还很差,如果在说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我们可分三个层次进行引导训练。
具体做法,第一层:根据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语言模式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让学生观察,教师边演示、边叙述:(盒里共有10个小格,盒里有9个皮球,盒外有5个皮球)计算9+5,先把5分成1和4,1和(格子里的)9凑成10,10再加(格子外面的)4得14。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再让学生互相说说,检查对错。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教师领说、学生再说。第二层:教师根据学生形象的思维过程,设计好板书,为学生提供思维图式:如,学生看着思维图式,完整地叙述计算。是学生由详尽的思维活动逐渐地过渡到简缩的思维活动的过程。第三层:脱离各种模式,借助表象进行思维。让学生看到“9+5”就能说出得数和计算过程。通过以上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训练,既让儿童的数学语言逐步形成,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发展数学语言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思维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落实到数学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做中学习。我们知道,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操作,来发展儿童数学语言。方法就是教师示范教具,边演示边表达,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做到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等感官共同参与活动,达到统一和谐。如在教学“除法的计算”之后,处理课后“做一做”第一题时:我让学生先弄清题意,接着让每个学生拿出8个△学具,按题中的要求摆上,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算式是什么?表示什么意义?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说出:第一次,我是从8个△中拿出4个每堆放一个,再拿出剩下的4个,每堆再放一个,所以8÷4=2,这个算式表示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第二次我是从8个△中先拿出2个放一堆,再拿出两个放一堆……一共放4堆,所以8÷2=4,表示8里面有4个2。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说得真好!大家都像刚才那样互相地说一说”。只见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检查,互相纠正。学生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既丰富了感性认识,又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不断得到发展,实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堂目标。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能“时冷时热”,要把之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贯穿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要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训练,并通过做中学、玩中学等方式,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