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润物无声
邹家港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职业技术学校)
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教学活动,职业学校的学生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专业课学习活动中度过的,专业课教学对学生职业意识与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应抓住良好契机,有针对性的、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是说,所有的专业课教师均应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将育人工作贯穿于教学的点滴之中。作为一名职业学校从事专业课教学的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通过专业课教师的人格言行渗透
职业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一名专业知识的未知者,同学们往往把专业课教师看作知识的先行者和带路人,本能地认可、亲近甚至“崇拜”他们。学生愿意与专业课教师学习、交流、沟通。这就为专业课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教师的一言一行、工作作风、精神面貌、仪表教态等无一不影响学生,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人格言行不仅影响着教师的形象和威信,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既为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努力当好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向导,以自己优良的人格言行为表率,真正成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播者,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二、结合教材内容渗透
专业课教材,理论性、实践性较强,从教材整体内容上看似乎与德育无关,但深究下去可以挖掘出好多的德育素材。如服务类专业教材中通常会有相当多涉及到历史与人文、为人处世等德育的显性内容,生产类专业的教材中虽然德育的显性内容不多,但专业发展历史、毕业生优秀事迹的榜样教育,也同样能挖掘出德育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要学会开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德育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出发,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专业课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主义精神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的理想信念教育;“遵守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的遵纪守法教育;“集体主义;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等德育内容。在渗透德育时,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来进行德育渗透。如《营销学》专业课中,在讲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对六种市场营销观念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企业活动的主要特征等进行客观、细致的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用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
结合教材内容,还可以增加一些本行业内的新科技、新成果内容,特别是我国在本领域快速的进步和卓越的成就,从而激发同学们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
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现实意义和重要性。教师可根据专业课程的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一些课堂活动,如课堂讨论、互动小游戏、模拟情景剧表演、多媒体资料展示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激活学习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教学。
四、在技能实操课上渗透
主要是指教师在专业技能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分组合作、竞赛等操作活动,进行德育渗透。如在营销策划的专项训练中,学生就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了解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明确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弱势,要在遵守法律、遵循经济规律的原则下扬长避短,制定企业市场营销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有对学生法制意识的教育、实事求是态度的教育、经济观念的教育、风险意识的教育、创新精神的教育等等。在柜台操作技能的专项训练中,学生要完成商品包装、计价开票、点钞等分项训练,在这些项目中就包含着对学生很多道德要素的教育,如严格、认真、细心的态度,规范、守法的意识、合作、互助的精神,审美情趣的培养等。再如在计算机实操课时,可以依据不同的项目和实际需要,让学生组成一个个团队,共同完成实操内容。
五、在社会实践中渗透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安排中,专业社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方面检验学生、锻炼学生,提高学生,也在综合道德素养方面考验着学生。实习期间,学生是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中与社会人发生真实的人际交往,学生在交往中、工作中体验着各种道德,如个人生活道德、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等等,并养成行为化的道德。各专业教师要充分认识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帮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就职业道德而言,体现在很多具体的方面,如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创业意识、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合作精神、法制意识、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等。
总之,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准德育渗透的时机,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切忌盲目、随意、不管时机地渗透,更不能因德育渗透而冲淡甚至丢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是要力求做到两者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