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曾昭辉
道是无情却有情
——水意象在古诗词中初探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长安乡长安中心小学 曾昭辉
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惊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九曲回肠的水、还有那汩汩而出欢蹦乱跳的水、默默缓流无声无息的水……水在诗文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们心目中引起的联想层出不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通过吟咏江水,还引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一哲理性的人生思考。
水,更是中外诗人讴歌顶礼的对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揭开《诗经》的封面,只见一片北方的水色河光,照人眉睫;“蛹娟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翻开《楚辞》的篇页,你会看到南方的湖波江浪,溅湿了屈原本就涕泪交浸的诗行。先秦时代的水流,流过汉魏六朝,流过唐代初盛中晚的各派各家诗人的篇章,此后,又在宋词中波光潋滟,浪花飞扬。
一、水是无情的
恋爱中的人,谁不希望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但一水之隔,却似天涯。这无情之水,又制造出了人世间的多少遗憾、多少痛楚、多少悲剧。诗诃中,不乏以水寓愁、以水衬愁、望穿秋水、不见佳人的华章佳句。
在那久负盛名的《九歌·湘夫人》中,屈原写道:“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娟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中的北渚、秋风、木叶、洞庭波,由于受到湘夫人爱情失意、惆怅凄迷情绪的笼罩与感染,显得那么水波不兴、黯淡失色、毫无生机。
再如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有歌咏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的诗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诗是歌咏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长久相思的名作。诗篇着重描写了织女的机织生活,写她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泪零如雨。最可感慨的是:诗中并未怨恨河汉宽阔无边,而是着意强调它“清且浅”,二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轻盈闪烁的水光含情相视,无法交谈。这才是最让人心摧骨损的创痛、地老天荒的遗恨。
在宋词中,从人间到天上,水与爱情真是一水牵情万里长。谢逸在《鹧鸪天》中写道:“愁满眼,水连天。香笺小字倩谁传。梅黄楚岸垂垂雨,草碧吴江淡淡烟。”写的是地上之水与爱情。而秦观呢?他的名作《鹊桥仙》中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咏唱的却是天上之水与爱情了。两情相会的情景,像悠悠流水温柔而又缠绵,一夕佳期的美妙却是那样的如痴如醉、似梦似幻。
二、水又是柔情的
水性是温柔的,成语说“柔情似水”、“好风如水”,就是将水比作人的内在柔情和自然界的外在好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贾宝玉之口,说“男儿是泥捏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也是将水和儿女柔情联系在一起。水性柔和,而人世间山高水长的友情和如鱼得水的爱情,也使人在友情爱情与水之间,常常不免一线相牵,更何况舟船是古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津口与渡头,常常成为友人或情人们举手长劳劳、两情各依依的场所。“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柔柔之水映衬友情,当数李白为最。同时,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而人生易老,相见难期。因此,许多抒写友情或爱情的诗词,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水与爱情的关系,似乎比水与友情的关系更为密切些。水,是柔情蜜意悠悠无尽的爱情的象征,也是古代情人惜别之时几乎无可或缺的见证。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天长地久;水之曲折,有如爱情之好事多磨;水之深广,仿佛爱情的深沉广远;水之汹涌,似若爱情的波澜起伏。隐居杭州西湖孤山20年的林逋,爱梅喜鹤,终身未娶,人称“梅妻鹤子”,但这位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北宋山林诗人,好像也曾经在爱河中泅泳过,不然的话,他是很难写出那首情长语短缠绵悱恻的《长相思》一诗的: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钱塘江为古代吴越两国的分界线,江北为吴,江南为越,滔滔江水,不知见证过多少有情人的悲欢离合,而今又成了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的见证。情动于中而凝于泪,在潮水已平、帆船欲发之时,这一对即将分离的恋人双双止不住热泪盈眶,泪水与潮水一起泛滥涌流。
三、水意象成因
从水意象在古诗词中的艺术手法运用,我们不难发现,水与情相互交融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和充分的客观现实依据:
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缘水而居。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的地方就没有活动着的生物,就没有那种鲜活而直观的生命。首先,水具有运行的持续、延绵不断性,因而水每每被联想与表现青春年华易逝、容颜易老的不可复返性,从而让人在怀古悼今、怀旧自伤的感叹中,涌现出对人生爱情追求不如意的无限情感。其次,水兼具阴柔性和坚韧性,非人力可以轻易驾驭,越想速成越难以控制住,一定要以柔对柔,要有足够的耐心温柔才能够体察得出水带来的享受,这不正和爱情一样吗?再次,水具有季节性,“谓仲春之日,二水流盛”,春天的水涣涣汤汤,带来无限春意和生气,往往成为痴男怨女结伴游玩之地,私定终身之所。不同季节的水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让人们联想到爱情的千滋百味。在先民们的视野里,水还是一种生命的象征。水的累世经年的连绵不断、浩浩荡荡、奔腾不息,象征着我们民族历史发展的一往无前和民族主体生命力的繁盛兴旺与勃勃生机。正是在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的长期积淀和世代承传下,我们才会在古典诗词的爱情诗中感受到形态各异的水意象。
从古诗词中,我们还能够发现,水意象已经获得了一种审美原始意象的意义:第一,以水的清澈、澄明隐喻异性的音容笑貌和风姿绰约,从而抒发诗作者男欢女爱的相互悦慕之情。这种原型意蕴开初主要体现在对异性气质风采的描绘形容上,但是愈到后来便似乎愈是约定俗成地专指女性了。 第二,以水的宽广、幽深和水流的洄漩湍急象征爱情的莫测高深、迂回宛转、一波三折,从而抒发诗作者在互相悦慕与向往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惆怅幽深的爱情阻隔与爱情距离感。古诗词中与江水、河水、湖水、潭水等水意象相关的作品,往往都程度不同地笼罩着一种爱情苦恼人、捉弄人、爱情重重受阻的审美形态。“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都旨在表现所思慕渴求的对象是难以得到的。这种审美观照正好揭示了爱情叙事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无疑使诗作产生了巨大的审美张力,水意象在这里恰恰起到了别的意象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