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陈世平
语文教师怎样与学生一起感悟课文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张滩镇奠安小学 陈世平
语文教师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和理解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师自己读课文感受有多深,理解是否到位,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倘若教师自己读课文的感受浮于表面,或者理解有偏差,教学就有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下面我以老舍先生的《猫》为例,浅谈语文教师怎样与学生一起感悟课文。
一、“几朵小梅花”引起的思考
课文中有这一句: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者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教学上面的句子要达到什么目的呢?一要学生感受老舍笔下的猫性格既“古怪”又可爱,二要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选择了猫活动的三个细节:“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特别是上面这句话最后一个细节写的特别生动,猫在稿纸上踩印的明明是几个脏脚印,可是在老舍先生笔下却变成几朵美丽的小梅花了。问题就在这里,“几个脏脚印”怎么会变成“几朵小梅花”的呢?
二、“小梅花”是心灵绽放的花朵
人有感情,有喜怒哀乐,情感不同,观察相同的事物所得到的感受也不同,对语文教材内容的理解不能浮于表面。语言的流泉源于心灵,语言的精美是心灵的智慧,理解课文内容和赏识课文语言,需要直抵“文心”,去感受作者蕴含在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心灵。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猫在稿纸上踩印的“几个脏脚印”,为什么在作者眼中会变成“几朵小梅花”了。那是因为老舍先生喜爱猫,对猫有一种感情要表达出来,喜爱之情推动了他向美的方向想象:啊,多像几朵小梅花呀。美由心生,这“几朵小梅花”是作者心灵绽放的花朵。
三、阅读,要与作者的心灵会晤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最要紧的是引领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会晤。否则学生总是与课文隔着一层膜,进不了语境,识不了真谛。读了《猫》以后又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课文《养花》,读《猫》,小猫的顽皮、淘气、甚至“破坏”,作者不仅不“责打它们”,还说“更可爱”。他把小猫当作天真活泼、有时难免“犯错”的孩子。读这样的文字,可以触摸到老舍先生一颗宽厚、慈爱的心。读《养花》,我们体会作者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的生活乐趣。这些才是读课文需要特别关注的,深入感受两篇课文从不同侧面折射出来的作者的心灵世界,体会到作者丰富细腻的感情和雅致闲适的生活情趣。
四、几点教学建议
能感悟作者心灵的语文是灵动的语文,含有诗情的语文,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我就如何让学生感受“踩印几朵小梅花”中的诗情,谈几点教学建议:
首先要指导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读得老舍先生笔下那只活泼可爱的猫呼之欲出,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接着要让学生说说感受,说说猫性格“古怪”的种种表现,欣赏作者写猫不写形而写神,写那些常人不易发现且又不可捉摸的行为特征,写的极为准确细腻。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去感受氤氲在课文中老舍先生对猫的感情和猫对人的信赖。不可停留在对猫性格“古怪”的认知上,也不要只让学生懂得比喻句拟人句写得好等语文知识上。在具体教学方法方面,基础是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谈谈“踩印几朵小梅花”的感受。多角度体会这个比喻句中蕴含的感情,体会这是人、猫“心灵”默契的美好境界。要注意把句中写猫的三个细节联系起来,感受猫对人的亲昵。还要让学生去发现,文中流露出作者相同感情的词句还有很多。
最后,还可以适当拓展开去,让学生跳出课文来谈谈受到的感染和得到的启发。如,言为心声,要想作文的词句写得生动,先要有美好的思想感情;有如,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然后再回过头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之,引领学生感悟作者的心灵,关涉教学的目的、要求。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要教会学生读书写字,不仅让学生懂得什么叫比喻、拟人等等语文知识,更重要、更有价值就是在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精神,在纯洁的心灵世界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健康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一次次引领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会晤,在会晤中受高尚情操的感染、熏陶,天长日久地营造着孩子精神世界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