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汤 玫
用变式题组突破物理难点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二中学 汤 玫
摘要: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变式题组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现有水平转化到潜在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关键词:变式题组 突破 难点 思维能力
根据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变式教学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的实际差异出发,首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试,相互磋商,帮助学生达到潜在水平即新的现有水平,然后根据新的最近发展区围绕本节知识线索中的本质问题,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潜在水平。
物理课本身就抽象、难懂,许多学生都抱怨物理难、听不懂、不喜欢等,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缺乏兴趣,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需要老师的培养。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尝到了甜头、不断遇到了挑战并且稍稍努力就可以战胜,还怕学生不爱学习吗?设计好的变式题组有利于对概念的辨析、可以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学习一道题,自己可以做出几道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教师何乐而不为呢!变式题组教学在数学上研究比较多,已经非常成熟了,特别是顾泠沅老师的变式教学研究,三年调查→一年筛选→三年实验→七年传播发展的模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我想我们物理老师也可以借鉴,以此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我们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人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变式题组突破物理难点。
一、在新课教学中应用变式题组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辨析,更深刻的理解概念
比如在学习压力时,为了区分重力和压力,可以设计以下变式题组。例题:黑板擦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黑板擦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子的压力大小是怎样的?变式一:当你把黑板擦用手压在水平桌面上时,黑板擦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子的压力大小是怎样的;变式二:当你把黑板擦用手压在竖直的黑板上时,黑板擦受到的重力和它对黑板的压力是怎样的?变式三:当你把黑板擦用手压在天花板上时,黑板擦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天花板的压力是怎样的? 通过这4道题的辨析,学生就可以分清重力与压力没有什么关系。
二、在专题训练中设计层进式的变式题组,有利于突破难点,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
比如在复习阿基米德原理时,为了让学生会灵活使用F浮=G排,可以设计如下变式题组,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例题:将铁块放入盛水烧杯中,排开水的重力为1N,求铁块所受的浮力?变式1:题目换成排开水的质量为100g;变式2:题目换成排开水的体积为100cm3;变式3:题目换成将体积为100cm3的铁块浸没在盛水烧杯中;变式4:有一个铁块,在空气中称量,重力为7.9N将其浸没在盛水烧杯中,求铁块所受的浮力;变式5:有一个铁块,在空气中称量,重力为7.9N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将其浸没在盛水烧杯中,求弹簧测力计此时的示数;变式6:有一个铁块,在空气中称量,重力为7.9N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将其一半浸没在盛水烧杯中,求弹簧测力计此时的示数?前三题同样的问法,就是题目条件发生了变化,但是排开液体这一本质特点没有发生变化,学生的解题时,只需要知道例题中直接有G排,变式一中m排可以算出G排,变式二中v排可以算出m排,变式三中,浸没v排=v物,那么3个变式就回归到例题了,阿基米德原理神秘的面纱就揭开了。变式四到变式六是阿基米德原理应用的升华,通过前3题的训练,变式四中学生很快能找到v排这个关键因素,算出浮力,由此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得出变式五的答案,变式六迎刃而解。整个变式题组中,前一题是后一题的基础,后一题是前一题的提升,循序渐进的将题目的难点解剖,使学生的能力稳步提升,同时将与浮力相关的知识点链接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在专题训练中设计并列式的变式题组,有利于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对规律的应用
比如在复习电功率时,为了帮助学生区分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电功率以及正确应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可以设计以下变式题组,帮助学生突破电功率计算的难点。例题:把标有“6V3W”“9V9W”的灯L1、L2串联接入电路中,其中一个灯正常发光,另一个灯没有达到额定电压,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变式一:题目换成把标有“0.5A3W”“1A9W”的灯L1、L2串联接入电路中;变式二:题目换成把标有“12Ω3W”“9Ω3W”的灯L1、L2串联接入电路中;变式三:题目换成把标有“6V0.5A”“9V1A”的灯L1、L2串联接入电路中。同样的问法,就是题目条件发生了变化,但是串联电路的本质特点没有发生变化,学生的解题时,只要抓住串联电路这一本质特点,题目相对难度就下降了。接下来就要区分额定与实际的含义,这四道题就变成一道题,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在中考复习中设计合适的变式题组,有利于突破中考物理难点,进行高效复习
复习课本身就难上,面对中考,老师、学生们都在卖命的复习,可是通过模拟考试,大家发现,该错的学生依然在错,老师肯定在说:“我都讲了多少遍了,怎么还错呀!”学生心里在想:“我都做了多少遍了,怎么又错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学生没有理解,只是机械记忆,所以只要题目稍变,学生就不会做了。而利用变式题组一节课讲一个知识点,设计一系列的题目来解决这个知识点,通过学习相似题目的解答,让学生自己找规律、找突破口,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坚持这种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再见到相似题型,他就会分析、会解决,而不是靠回忆、记忆来解题。
使用好的变式题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并应用规律,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