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张瑞英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国强中心小学 张瑞英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阅读教学在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方面,占很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以下几点是我对阅读教学的看法:
一、紧扣教材、因文定法
语文课文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小学生获得读写知识的源泉,还是对他们训练读写技能的凭借。阅读教学紧扣教材,因文定法,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落实教材要求。
要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阅读教材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应注意到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处理好思想教育、语言文字训练和科学知识教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每篇课文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受到思想感情的陶冶,并培养读写能力,发展智力。
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教学。阅读教材,从表达形式来看,包含多样的体裁;从培养自学能力的需要出发,现行的通用教材把它们分为三类,义务教育的教材把它们分为两类。这些课文各有特点,教学要求差异,教学方法就不相同,所以要因类而异,因文定法。
二、精讲巧练,讲练结合
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讲解必要知识,给学生以切实的教导。但是,应该明确,讲是为练服务的。所以教师的讲解要坚持少而精,做到精讲。这就要求做到如下两点。首先,教师的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根据教材特点,突出重点,联系学生的实际,解决难点。学生已经掌握的,或容易理解的,或通过他们自己阅读能理解的,教师就少讲或不讲,不平均使用力气。如果面面俱到,讲深讲透,搞满堂灌,不但无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而且压抑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的讲解要富有启发性,抓住规律性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教师把基本规律讲清楚,学生在听、说或读、写的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捉摸着去解决。
要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必须坚持让学生多读多练。在阅读教学中,读是主要活动,练占有突出地位,通过多读多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为了提高效果,更要重视巧练。巧练要讲究方式,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练。练的方式同效果密切相关。方式多样,学生才能保持兴趣,集中注意力,并能引导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去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巧练,还要符合科学性,克服盲目性。对训练的内容、分量和项目安排的先后顺序等,要有周密考虑,讲求实效,不能单从数量上考虑。如果片面强调多练,盲目无节制,大搞题海战术,将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效果适得其反。
讲和练是对立统一的。教师的讲是为学生的练创造条件,打下基础,目的在指导、帮助学生更有成效地开展各项练习活动。学生的练,可以为教师的讲做准备,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还可以巩固提高讲的效果。更主要的,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通过阅读实践,才能得到培养。知识是懂不懂的问题,技能是会不会的问题。阅读教学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实践阅读文章的认识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之中学习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掌握听、说、读、写基础技能,发展思维能力,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是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
三、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这里的“读”指阅读,“写”指作文,这是语文教学两项极重要的内容,也是要重视培养的两项能力。读写训练各有规律,但又相互影响,互相促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理解语言的能力;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通过多读才能积累大量语言材料和思想材料。学生熟读的课文越多,语言、知识的积累就越丰富,就为开发智力打下基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了多读和熟读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另外一方面,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也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读和写都与语言文字有关,都需要经过思维活动,因此它们是学习语言文字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把主要力量放在读的训练上,通过这样的训练,掌握语言文字,提高认识水平,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写作。在写作训练中,应当按照有关的训练重点去进行,并和读的重点相呼应;通过这样的训练,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写作水平,不仅培养了写作能力而求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总之,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