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黄广成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探析
陕西省丹凤县庾岭镇石门完全小学 黄广成
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在语文老师具有了一定的诗学素养这个理论假定的前提下,如何展开诗歌的教学过程呢?我认为诗歌教学的基本次序应该是:第一:疏通其文意,第二:品味其诗意,第三,挖掘其旨意。只不过这第三步“旨意的挖掘’,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省略。
文意的疏通应该是小学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因为通过对字典的查阅、通过对文本注释的参读,一般的语文老师都可以做到对于诗歌文本中那些字词句的基本讲解。尤其是现当代新诗作品,其文意的疏通,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诗人梁小斌甚至这样认为:“新诗跟古代的诗词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从表面上看,新诗能够被讲解的部分很少,因为它没有生字,僻字,没有什么不懂的意思。”他认为新诗几乎不需要像古代诗那样需要先讲“文意”。新诗作品的文意疏通工作,即非新诗解读的难点也非其重点。难点与重点都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即诗意的品味。长期以来,许多诗文不分的语文老师错把处于开始位置的讲解文意本身当成了诗歌讲解的全部。其实,对诗意的把握与品味,才是教学的根本。
什么是诗意?
第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意,常常指的就是画意。根据此一特点,在进行古体诗歌的教学时,老师就应该加强诗歌内容的直观性与可视性教学,通过插图、课件等媒体,配以与诗歌内容相符的音乐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地理解诗歌。比如在进行古诗《春居》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诗句和自己的经历,画一画《纸鸢迎春》图,既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开动了他们的想象,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进入到诗歌渲染的情境中。
第二,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诗意,常常就是文意本身。在中国古代,所谓“以诗为文”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换言之,诸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其实并非是“诗”而是“文”的想象,可谓多见面不奇。现当代的诗歌创作,正在扬弃那种“以诗为文”的传统诗歌习惯,如果我们依然使用过去那种“解诗如解文”的诗歌解读法,则必然会与现代诗歌的创作实际相背离而不得其要害。
第三,中国古诗的诗意,突出地表现在句式的整齐音韵的和谐。根据这一传统诗歌的特点,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痛其情的诵读,来体会诗歌节奏鲜明的韵律之魅力,增强诗歌语感。可喜的是,这一点,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朗读教学,应该是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美读,即在有声朗诵的基础上调动起学习者的所有情感积累,如曾国藩所说的那样“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最终达到读者与作者两种角色之间的完全融合。
第四,想象是诗歌最为本质的特征。雪菜一语倒破了诗歌的本质:“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具体方式,却与一般的逻辑思维的人们面对着极大的不同,而习惯与逻辑思维的人们面对着诗歌的想象,往往表现为摸不着头脑的迷茫。小学生思维的特点,以想象思维为主,容易做到身临其境而心领其意,教师应重视并善于利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之特点,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第五,现代新诗的诗意:意象之美。意象使诗歌的情感有所依附,使诗歌的想象立足现实,使感情产生质感,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美好。表象的来历,又是客观世界的物象。意象之美源出于物象之美。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意象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这个时候,老师须把重点放在对物象之美的揭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画面中的事物,然而进一步观察诗人如何描绘着那些事物的情态,必要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准备一副能够充分表现诗意的画图以为教具比如在进行古诗《山行》的教学时,老师可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景物:树林人家车白云石阶等,并依次板书。
第六,现代新诗的诗意:情感之美。天下好诗,字字句句都应该是情感的良导体。比如,“秋天”与“河流”固然是美的,美得自然,但是“秋天,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却是更美的,美在其艺术,美在其于自然中包含了人类的感情,这就是诗歌的情感之美。诗歌与生俱来的抒情天职,在现代新诗中依然存在。从情感共鸣的角度上讲,诗歌其实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一种文体。
第七,现代新诗的诗意:语言之美。诗歌是一个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结晶,“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们对于语言宗教般的尊崇,带给我们民族语言的极大美感。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的最好媒介,所以,引领学生关注诗人们刻苦锻炼精心推敲的字、词和句,并由此解开诗人的心灵密码,获得对于语言的高度感悟,这也是我们从一开始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比如,我们在进行《水乡歌》一诗的教学时,就应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边体会语言,让学生从“千’”万”“处处”“片片”“满”“一箩又一箩”等词语中,读出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更从“荡清波”的“荡”字读出碧波荡漾的无尽余韵,从“飘满湖面飘满河”的“飘”字读出船只往返的轻盈愉悦。而读出了这些,其实已经就是读出了其中的诗意。
写作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原则在语文中的体现。诗歌写作究其本质,不过是将说话一想象活动的内容转化成书面形式而已。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眼中的世界总是新奇的,他们的想象更绚丽多姿,如果能够及时抓住想象的翅膀,他们的生活就成了诗。让他们尝试写诗,把看到的、想到的编织成文字,通过自然的想象,有趣的比拟,他们也一定能写出自己的诗。有人认为,让小学生去写诗,是不现实的的要求。其实只需要从造句开始。造句也并非一件语言的小事。有一个学生这样造句:“小河——小河到有水的地方喝水去了。”还有一个学生说:“小河——故乡的小河在大海上飘浮。”这是多美的一句话,这就是一首诗!一个美好的句子就是一首诗!诗歌写作,其实就是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