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谢惠承
浅析农村初中数学快乐课堂
湖南省澧县梦溪镇中学 谢惠承
数学本身是一门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是很多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就是看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看学生是不是“我要学”而非老师强迫式的“要我学”。
一、数学快乐课堂的必要性分析
1、数学快乐课堂的特点 。“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对生活充满向往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发自内心的生活需求。数学快乐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营造一种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内在美,让数学进入内心世界,使学生轻松、快乐、有效地学习数学的气氛的课堂。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课堂教学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和愉悦,把学生的“苦学”变成“乐学”,形成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氛围。
2、营造数学快乐课堂的必要性 。由于农村学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系统,不扎实,新旧知识衔接能力差,同时,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部分学生思维方式僵化,缺乏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部分学生都是机械地套用公式,应付考试,只是按老师设计的进行思考,无形中认为数学就只是“一些公式、计算方法”,不去进行创造性地思考,但初中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等特点,这就与很多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相冲突,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真正地学到其精髓,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也不可能真正享受快乐。以上这种现象就需要改变一下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对数学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展示,尽情交流,促进其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溢满生命的激情,充满快乐,让课堂真正成为舒展个性的舞台。因此,快乐数学课程是初中生目前所需要和追求的。
3、数学快乐课堂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数学快乐课堂就是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友善的气氛,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它要求教师亲自参加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直接用言行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数学快乐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数学快乐课堂具有竞争性、艰苦性与趣味性、可变性与群体性等特点。
二、如何使数学快乐课堂在农村学校中有效地运用
1、素材、方法 —— 营造快乐课堂催化剂。 这是营造快乐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教师的授课方式都不一样,有些是走传统型的,有些是走精炼型的,当然有些则是走“快乐”型的,所谓的“快乐”型,即能够以比较生动、简单的方式使学生牢记所要授的知识。农村学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要营造快乐课堂只知方法,不懂如何传授是不行的。
2、尊重 —— 打开快乐课堂金钥匙 。 这里所谓的尊重不仅仅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同时也包括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只有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打开快乐课堂的大门,营造一种快乐的教学气氛。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但由于大部分农村初中生数学基础不扎实,对于遇到的问题或有新的看法都是不确定的,因此往往不会也不敢轻易地与老师对话,久而久之就养成一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去积极地引导,不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时候,学习是在不断讨论中进步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从而使学生更有信心,更有热情,老师上课更有激情。总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3、沟通——搭建快乐课堂的桥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生活的纽带,数学课堂中也不例外,我们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取知识。教师空洞的说教、冷漠的态度、轻率的训斥以及谈话时紧张的气氛和不适宜的时间或地点等等,都是不利于搭建快乐课堂。另外我们所面对的对象是农村初中生,他们有严重的自卑感,与人的沟通能力较差,对老师更有一种仇视心理,学生在教师“冷若冰霜”的脸庞下,变得越来越胆颤心惊。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有些学生原本很有意愿想和老师沟通,也变得慢慢习惯而被抹杀在萌芽状态。
三、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快乐指数
传统的课堂结构都以教师的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内存情感及内在表现,往往会打击学生的隐性积极性。快乐数学课堂考虑除了教师以外,还要增加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自己及他们的学习中来。学生也可以在合作学习当中吸取很多的经验,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他人的长处,这样,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改善自己,不断成长。让学生更乐意地接受,更乐意去改正、提高。
总之,快乐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要在课堂上改变以前的教学程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的提高学习成绩。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