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情境的有效实施
四川省岳池县花园小学校 杨华金
摘要:情境策略是“优教优学”新课改推进中得到一线教师公认的一种能使教学富有收获的高效教学策略。本文探讨了故事化、生活化、直观化和游戏化等方式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情境中的教学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性教学情境 实施 有效
情境策略是“优教优学”新课改推进中得到一线教师公认的一种能使教学富有收获的高效教学策略,由于其集趣味性、诱思性和情景性于一体,故而深受教者热衷而广泛应用于其实施的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而小学数学利用这种策略施教,前提需要科学创设,课堂中合理展开,才能将其预期效果在助力学生参与、思维诱启、技能内化、任务完成、效果达成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以及师生对话的情感愉悦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探索变得有景有文有图有色,生动有趣,课堂活力展现,大大提升了学生教的趣味性和学的实效性。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情境的有效实施路径。
一、教学情境故事化
富有童趣的故事的教学应用,无论在哪个学段的课堂中,都能满足小学生的最爱心理,而且还能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中并用故事语言的方式描绘出来,赋予情节,既生动又有效。这样的故事实际上都作为了载体而创设出了一种趣味性极强的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探究动机。因此,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应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老师为了把故事更加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常常还配合语言描绘、动画效果、音乐渲染等方式进行,更好地把数学内容故事化、情节化、趣味化。例如,在导入教学循环小数学时,一位老师为了引出“循环”,让学生知道循环就是同样内容或方式的反复出现而讲述了“老和尚给小和尚讲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这样一个反复出现相同内容的故事,这个故事情境不仅烘托了氛围,激了趣,还让学生对“循环”有了初步感知。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应用,是让数学教学按新课标要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本质的有效做法,有利于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于生活场景中的反哺能力的实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是每个教师的共识,新课标在其表述中更是强烈要求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而且,新课标中有多处这样的要求和建议,作为一线教师,应把这种基于学生数学现实施教的要求有效地落实到现实教学中,特别是导入、新授和课堂练习等重要流程中,尽可能地使学生有更多的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的学习机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成为一线教师应新课标要求而实施的一种常态化教学路径了。通过实用性促成趣味性生成,让学生乐于数学学习。
三、教学情境直观化
情境直观化,是教学直观化的一种具体实践,就是利用教具、实物、简笔画、模型、投影、幻灯等载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地动态演示和形象化地讲解,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给抽象的知识赋予形象化的载体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源远流长,是数学教学的常用之法,其作用最直接的指向就是满足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学习需求。我们知道,数学的抽象性处处都是存在的,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都需要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通过形象的事物来作中间桥梁而过渡到概念的理解与形成。就拿“5”这个数的认识来说,没有大量的直观感知,学生很难形成“5”就表示有5件东西这个概念。只有让学生反复感知物与数的对应,他们在心理才能形成5的数感。随着“班班通”工程的教学应用的全面兴起,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交互式智能一体机的出现在课堂中,多媒体成为了教学应用直观化的“常用辅助”时,我们数学教学便有了更好地化直观的方法与手段。实践表明,运用这种直观化手段创设出的直观化教学情境,就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课堂上在图文动态化光影呈现中不仅有了良好的趣味性教学氛围,还有教学内容与学生多感官产生了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得到多途径感知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形象化。这样既降低了理解难度,又提高了概念形成的实效性,故而直观化情境也成为了一线教师常谈的重要方法。
四、教学情境游戏化
又称活动化、竞争化,因为游戏活动往往充满着竞争。我们知道,小学生爱游戏、喜活动、好竞争,这些都是他们不改的天性,作为一种特征,只有顺其而为才叫抓住特征施教。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常常被一线教师屡屡应用成常态。这种应用教学意义明显,而且能给小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收益和满足需求的惊喜体验,这种“双丰收”使得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又产生了新的需求---有趣而乐其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常为了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而把游戏寓于新知授施过程中,创设出游戏化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感知”,进而实现预期,激发主体性,增强教学实效性。例如,可能性的新知教学,让学生从黑色塑料袋中摸出不同颜色的乒乓球,根据摸出个数来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又如,为了培养学生四则混合运算能力,我们可将“24点法”游戏引进其中,让学生在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取四张,按其上面的点数(J、Q、K分别对应数字为11、12、13)利用四则运算的方式进行计算,得数一定为24。利用这样的游戏教学,不仅使学生更熟练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增强了教学新鲜感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
总之,趣味性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有效的。在全面优化施教的今天,我们应将这种策略应用作为一种常态手段不断加以研究和应用,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与学,为课堂趣味性增强服务,为学生更有兴趣学数学服务。
参考文献:
赵永财,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实践探析[J].知识文库,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