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能力摭谈
罗 桐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兴文小学)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培育的好坏,关系到今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质量。从一个民族而喻,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较量,因为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人才的培养,重在教育,历史早已让我们明白这一点。而孩提时代是兴趣、个性萌芽的最佳时期。纵观中国现实学校中的孩子,农村占的比例毕竟是多数。培育好农村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是目前中国教育界不可忽视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实验材料 探究 充分体验 信息技术
观察和实验既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是小学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制作、栽培、饲养等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可喜地发现:小学生的实验兴趣很浓,实验操作能力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也应该看到,实验成功率尚不够理想,从实验中得出的实验结果有时还缺乏科学性。因而在进行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时,必须精确把握实验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在实验中探究,在实验中发展,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实验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农村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精选实验材料
为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准确,实验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应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资源和发挥其主动性,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也可引导学生先预习下一单元的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和假设,然后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只有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则才由教师收集。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一课时,因为需要粗细一样的铜、铝、钢丝,铜丝、铝丝易找到,而这么粗的钢丝则很难找到。在同行的建议下,笔者选择了铁丝,因为粗细不一的铁丝在五金店容易买到,且能挑出与铜丝、铝丝一样粗细的铁丝。
此外,材料选择要有代表性。如《植物的茎》一课,笔者选择了玉米、红薯、牵牛花、葡萄这4种典型植物的茎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它们代表了4种不同的茎: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攀缘茎。
二、实验过程要让学生充分体验
为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探究和充分体验,教师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求知欲望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产生体验与感悟。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每个合作小组分发2只同样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通过观察与体验,我们发现:抽进空气的注射器活塞挤到一定的程度挤不进去了,说明空气虽然看不见,但也占据一定的空间。再如《空气有重量吗》一课的教学也是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当用天平称很难称出时,我们便可用气球与笔套做1个小天平,在气球充气后发现小天平不平衡了,以此说明空气也有重量。学生就是在实验中充分体验,打破了原有的错误认知(认为空气没有重量,不占据空间),重新认识了空气。
三、多媒体对实验的辅助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能把视频、音频、动画、文字集于一体,形象生动。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证实假设时,笔者有时会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来引导学生,以减少实验盲目性。如在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时,如果让学生实际观察实验,大约要2个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因为时间的延长而减退。于是笔者把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制成动画课件,让学生一边欣赏动画片,一边了解蚕的生长变化,了解它的生命周期。再如,在教学《花的构造》一课时,笔者现场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解剖花子房的操作,学生借助投影仪可以清晰地看到了整个操作过程甚至看到了放大20倍的胚珠,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老师的创新。以上几种优化实验教学的做法具有实效性、科学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完善教学设备,增加教学器材。
2、针对于不好配置实验器材,教师要因地制宜,自制器材。
3、教师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
4、加强培训,建立评价制度。
5、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安排好分组实验。
6、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具有代表性。
7、日常器具的利用在课外做实验是教学的必要补充:用一些身边简单易得的器材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装置,在课处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理解到科学无处不在。
8、实验中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锻炼。利用现成的器材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实验的实施要进行小组合作化。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
总之,我认为只要我们认识到了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因地制宜,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动口、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那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我国就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华民族就会更强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兰本达等,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喻伯军.从小亲近科学与人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李金巧,杨向谊.让孩子学会研究-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实践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