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趣味化数学课堂的策略探寻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小学校 王海燕
摘要:建构趣味化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我们用爱滋润学生心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搭建活动化教学平台,实施趣味性的数学作业等方式来进行建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化课堂 建构
成功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课堂,在于充满了诱人学习的趣味化。从实践来看,很多学生在步入小学阶段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总是满怀喜悦,充满自信。但到了后来却渐渐地讨厌数学,甚至害怕数学,这是为什么呢?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枯燥无味是导致改变的主要因素。在学生心目中,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生活成了永远的期待。多姿多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趣味化,情境化,即让学生的思想、知识、人格在趣味化、情境化的课堂中萌生、滋长、提升、丰富和完善。现实中,很多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而被迫学习,他们很少在数学课堂里感到快乐!如何建构趣味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快乐,是我们一线教师应着力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建构趣味化数学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田,奠定数学教学趣味化的基础
教育就是爱,用爱营造教育氛围,是学生感受数学学习快乐的重要方法。小学阶段是人生系统学习的开始,也是家长培养孩子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爱上学,尽快适应学校学习生活,要多表扬、多鼓励,使他们把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二、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趣味化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一)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富有童趣的故事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把数学教学内容用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能够使数学内容赋予情节,甚至赋予生命,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老师可以用语言描绘、动画效果、音乐渲染等方法有机结合方式烘托氛围。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奥秘。数学来源于生活,新课标更是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孩子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形式探究生活中蕴藏的数学奥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实用性促成趣味性。
(三)创设直观化教学情境。数学教学中,我们可运用教具、实物、模型、幻灯等辅助教学,通过有规律的动态演示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
三、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一)设计操作性活动。动手操作的魅力在于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用观察、模仿、实验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的过程。
(二)设计游戏性活动。爱玩好动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愉快、轻松,学得主动、深刻。
(三)开放创新型活动。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是教学不懈追求的目标。只有开放的活动才能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让思维自由驰骋、想象,从而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创新思考,质疑,把数学知识应用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施趣味性的数学作业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动机。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传统的数学作业机械重复,形式单一,枯燥乏味,令学生反感。因此,设计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对于作业内容的理解。
(一)采用游戏性作业。教学中有教学游戏,作业中有游戏性作业,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玩中做,寓教于乐。
(二)采用生活性作业。教师在布置此类作业时,应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进作业中来。比如学习了重量单位后要求学生回家秤一秤一个鸡蛋大约有多重,一斤梨子大约有几个。
(三)实施观察性作业。根据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在新的内容前后安排学生感兴趣的观察作业。观察是获得信息、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也是思维的窗户,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如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茶壶图的情境图,指导学生自己体验,改变观察方位,感受观察到的形状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课余时间,要求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三个方面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把看到情形画下来;小组内共有4个积木,位置随便放,还是要求学生从三个方向看,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又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建构数学趣味化课堂,让学生体验感受到教与学的快乐。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能够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化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课堂教学实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学会主动求知、善于求知。这才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郑春梅,如何建构小学数学趣味课堂[J].教学研究,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