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余敏
摘要:进课堂的信息技术手段是借助信息化设备而展开的教学助力,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变得富有教学意义,还能让学生在有趣的、直观的、无限的学习中更好地发展数学素养,提升数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实践应用
在优化教学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进课堂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提效增质成为课改的重要目的追求,而手段则需要教师根据内容、学情和自身情况作自主选择。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思想,我们开启了信息技术助力数学提质教学的实践应用探究。下面,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这块“自留地”的实践感受,把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让课堂在优化中变得高效,成为实实在在惠及学生发展的生本教育实践。
一、有效实践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并将无趣化为有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起于趣更有实际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作为一线教师,都能深知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小学生,又特别是在数学这样充满枯燥和乏味的学科的教与学中。因此,要让课堂“活力展现”,就必须强调主体“动”起来,让他们在兴趣内驱下变得生龙活虎有生气。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如何使学生对学习的数学内容感兴趣。根据小学生非常喜欢“动画”的需求事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动画、PPT、网络等交互集成方式重现数学情境,使数学内容更为直观、生动、有趣地呈现在学生感官中,并使学生感到该数学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体验到:学习的知识不仅与我们的生活非常接近,而且与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也非常有实用性。只有这样,他们的兴趣就会猛然增强,表现为主体性而富有活力展现出来。例如,在低段教材“5以内的减法”这课内容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懂得减少实际含义我们设计了两个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观赏时去理解减法,感受减法的意义。视频情境一: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五个气球,三个气球慢慢飞走,最后这个小男孩手里只剩下两个气球。看到这样的动画情境,他们能从视频中感受到乐趣,而这种乐趣又促使他们去感受减法的由来,初步尝试使用减法计算的原因。在教学完这个情境后,我们在接下来的视频情境二中是这样进行的:屏幕中出现五个孩子在玩游戏,突然有两个孩子被妈妈叫回家了,就只剩下两个孩子了。这样的视频情境很好地说明了如何“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算”这个抽象的数学算理及方法,既直观简单,实用性强,又富有教学意义,学生能用生活经验去理解这样的数学算理,化无趣为有趣,让学生乐在其中学数学,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实现了课堂活力展现的营造效果。
二、有效实践应用信息技术呈现知识并将抽象化为直观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受形象思维的支配,需要借助形象可感的“物”或“形”才能理解到抽象的知识。而数学是对生活的抽象概括,不论是公式还是定理、概念、法则还是我们常说的算理、算法、数学思想与方法等,都是极为抽象的存在。这些知识的学习显然与学生思维现实是“不对口”的。为了化解这种形象思维去学抽象内容的教学难题,我们就可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化抽象为直观的效果,即借多媒体呈现的“形”与数学知识的“数”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直觉,将静态化为运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感知物,帮助学生形成清晰而又详细地形象化视觉,使数学内容更易于理解,并有助于学习。为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通过提供有关小学数学知识的三维图形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呈现功能,并依靠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摆脱思维的迷雾。如在让学生认识“单位1”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依靠多媒体来显示动作化的“平均分”,以帮助学生突破抽象的数学难题而带来的费解耗时问题。又如,在几何物体的面积公式推导中,有效实践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是提效提速的重要保证。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其实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动画功能也能立竿见影,效果极为明显。
三、有效实践应用信息技术延伸拓展并将有限化为无限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充分考虑计算器和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影响,大力发展和应用与装备有关的学习资源,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数学和教学展开。这正是我们“三活课堂”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线教师,应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解决方案工具,使学生愿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和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接触数学材料并实践,是他们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生活、改造生活的反哺能力。而上课时间是有限的,书本知识也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更多地进行数学实践,那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富有实际的延伸拓展,通过互联网资源增加知识量并扩大教科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课前学习并扩展到课后学习,将有限的学习时间变得处处有学习的无限多的学习保障。
总之,而教育量身定造的进课堂的信息技术手段助力数学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我们数学教师实现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利器。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用它制造有问题的教学情境,将抽象化成具体可感的“物象”,将复杂性的感知变成简单的视野所触并增加知识技能训练的应用平台机会。由于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集成的图像、文本、声音、颜色和图像的交互教学应用,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实践性。这几年实践证明,有效利用其,不仅能使学生能以各种感官进行学习,而且还将使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多种渠道积极参与数学实践,这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得到了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银霞,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