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万 贵州省兴仁市第九小学
摘 要: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运算准确性、粗心、马虎
1问题的提出
老师的困惑:
所带的班级,从学生的作业、卷面来看计算的失分特别严重,如果成绩好,那么他的计算肯定过关。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计算也特别差。再观看课堂,老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所以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经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
2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因素
2.1口算不过关
在调查中发现,口算能力不好的学生在进行笔算时问题相对比较多,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如:45×80=3840,321×20=6410,30×17=501等。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加、减、乘、除的计算试题都是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从问卷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口算不牢固,导致一步错,后面的计算就步步错。
2.2计算法则不过关
从问卷中发现学生对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导致出错。如:207×39=2674,350×40=1400等。
2.3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同样的式子放在笔算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计算。
2.4做完题没有验算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不进行验算。有些学生在验算时不能灵活运用验算的方法。通常验算的方法有:估算法、简便运算法、重算法等。在通常做题时还发现学生没有估算意识。如;调查问卷中的第四题解决问题,基本上学生都是用190×5=950,其实还可以把190看成200进行估算。
2.5被假象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简算”迷惑。如将25×4÷25×4误算成25×4÷25×4=100÷100=1。
3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方法
3.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3.2透彻理解基础知识,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要使学生计算中少出错误,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性质等。如,在计算0.25×(40+8)时,有的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便会出现0.25×(40+8)=0.25×40+8=10+8=18这样的错误。当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这时,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
3.3在教学中,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39×48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3.74×9.8=?时,学生经常出现3.74×9.8=3.74×(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3.4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牢记一些常用数据,如125×8=1000,25×4=100。每天坚持练习。
3.5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3.6认真审题。
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在教学中,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3.7积极验算。
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