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李晓晶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小学)
摘 要: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行为习惯、情感认知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各项基础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一项基础学科与人文学科,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便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本文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学生识字、书写、合作、总结、运用等习惯的培养入手进行论述,谈一下我对学生习惯培养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惯;培养
一、注重识字习惯培养,为有效学习打好基础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更是小学时期学生学习的重点。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生的识字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同时对于学生的其他科目知识学习、综合知识有效拓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考试成绩,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进行“字海训练”,每个生字词写几十遍、上百遍,以期能够通过学生的重复记忆加深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也习惯了接受教师的教学任务,对于字词的“抄写”也完全是处于应付“作业”,没有一些自己的主动参与,学习效率也相对较低。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引导学生能够自觉的进行学习、自觉的去识字,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故事读物,里面适当有一些生字词,以便能够让学生自觉的去查字典进行识记。另外在教学中也需要教师能够善于运用汉字的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识记,减轻学生的识字压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在教学《观潮》这节课的时候,根据“潮”字,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朝”、“潮”、“吵”、“炒”等相关汉字,让学生进行对比记忆,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以点带面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为有效的识字学习打好基础。
二、注重书写习惯培养,为有效学习提供保障
都说“字如其人”,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写字风格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对于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以便能够提升学生写字的科学性,让学生通过正确的笔画、笔顺为有效的识字学习提供保障。我们知道汉字是象形文字,经过数千年的演练至今形成了简体字,“方块字”是汉字的基本特点,“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是汉字写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都比较随意,不注重汉字的基本结构,比如有的把上中下结构的字写成上下结构的,把左右结构的写成半包围结构的。例如有的学生就“土”、“士”不分,两横一样长,如果不是在特殊的词汇中出现,很难分清学生写的是什么字,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注重书写,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近字的分辨,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识记,例如“未”对“末”说:我的未来是长远的,所以后面一横要长,你是到穷途末路了,所以后面的一横那么短!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书写过程中坐姿的引导:上身平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一尺左右。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在书写的时候更加符合规范,也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
三、加强合作习惯培养,为有效学习拓展渠道
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中如果只是一个人进行学习,不与他人交流,那么就会闭门造车、造成学生的学习面狭窄,影响他们的有效学习。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认知养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他们多交流一些学习心得,学习体会,以便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比如可以组织合作研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合作学习原理,运用合作学习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化: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组建合作、自由合作等;坚持“共同计划、共同行动,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积极交流、共享资源、分工合作、人人成功”原则,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倾听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四、做好总结习惯培养,为有效学习加深认知
语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从基本的字词识记到词汇的运用、造句,再到写作、运用,以及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的成长、认知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运用,可见语文知识体系的庞大,小学时期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对较多,《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觉迷惑,学习的知识越多就会感觉越复杂,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总结归纳习惯,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以便能够有效的进行学习。比如在学期的结尾阶段,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四年级下册的知识进行总结,例如本学期学到的带有数字的成语有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百发百中、千变万化、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七上八下、千山万水等,带有反义词的成语有大惊小怪、南辕北辙、异口同声、左顾右盼、大材小用、死去活来、大同小异、东奔西走等,关于寓言故事的有刻舟求剑、亡羊补牢、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对于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汇总,就能够很好的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同时在对于的过程中进行归纳,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运用习惯培养,为有效学习巩固基础
有个成语叫“学以致用”,这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目的最直观的表达,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识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认知能力,让他们能够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在语文学习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识字之后进行有效的运用,比如学习“蟋蟀”这个词语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蟋蟀特点,认识到蟋蟀这个词的构词特点,通过“虫”和“悉、率”的组合引导学生认识到词语的读音。进而鼓励学生去发现“蜻蜓”、“蜥蜴”、“螃蟹”等词语的读音,让学生能够通过词语的学习得到读音的方法,提升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想要做好小学时期的语文识字教学工作,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识字技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断的提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