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珍 湖北省宣恩县民族实验小学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文从重视单元导读,整体把握文本;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引导质疑,培养思维习惯;自读自悟,倡导合作探究;肯定学生,提高学习信心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随着当前教育制度的不段完善,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些年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学生的个性以及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人文精神得到了张扬。但随着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时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要么浅尝辄止;要么拿来主义;要么曲解误读;要么脱离文本。这样的解读,必然避免不了课堂教学的苍白、无聊、无效。再看当下的语文教学,重学习方式变革而轻文本解读的现象愈演愈烈,有的老师甚至将“形式”作为决胜课堂的砝码,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阅读课堂出现了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的现象,其结果势必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说明,新的理念虽然深入人心,但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总结得太少,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单元导读,整体把握文本。
解读教材发现,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每组教材通过简单的“导语”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编排体系,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首先关注导读的导向,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根据导读有意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二、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充分融入情景的基础上形成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三、引导质疑,培养思维习惯。
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则应是隐性的,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存在。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方面,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古人道:“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质疑问难,是学生感悟和理解文本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有利于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四、自读自悟,倡导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对于一些中心十分明确的课文,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接着,小组合作展开研讨,学生交流体会,合作探究;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反馈学习成果。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文本,并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巩固了知识,发散了思维,锻炼了能力。
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
1.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首先在阅读教学中的,教师不能提过多的问题,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过多或者是过难,那么留给学会进行思考以及讨论的时间就比较少了,往往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到思考的状态就已经没有时间了。思考时间如果不能满足,学生就无法对问题以及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较为深刻的认知和领悟,也不可能实现对能力的培养。
2.教师需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在对文本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和比较,让学生学会去提问题,并提高问题表达的准确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学会善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倾听和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思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肯定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学生的各种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学习境遇中产生的。因而,促使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是最好策略,具体说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时,应该想到这是学生对某学科的某一部分知识点没有内化为内在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重新解释一下,教师绝对不要露出任何不满,越是对理解力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考虑让他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以此不断增强他的对学习的成功感,尊重、维护他在课堂学习中应享有的平等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应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对话与交流,针对其作业内容、完成质量等说一些鼓励的话。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综上所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的永恒话题,永恒追求,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阅读学习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进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唯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