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宁 贵州省兴仁市城东幼儿园
教育来源于生活,发展源于快乐的游戏,而游戏是幼儿在一定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的活动过程。那么,怎样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学习呢?
一、创设开放、互动的游戏环境
皮亚杰说过: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而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者,主要任务就是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游戏环境,来影响幼儿主动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1. 调动亲子游戏在材料准备中的主动性
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游戏,在设置游戏环境时,要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调动幼儿及其家长的主动性。如:小班可与家长联系共同布置游戏区,鼓励孩子将家中带来的玩具投放到玩具区里,互相欣赏带来的玩具,鼓励他们一起玩或交换玩,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流。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学会了各种交往方法。并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
2.注重游戏材料投放的灵活性和层次性
游戏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教师投放材料的灵活性和层次性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因此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要根据目标和幼儿的兴趣维持时间来更换,使环境始终处于不断建构中。如:发现游戏区的内容幼儿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简单了,孩子不感兴趣了,即应投放新的材料,加强材料操作的难度,重新调整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要有一定的意图,要把教育目标有计划地渗透到游戏中。其次,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这样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空间,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发挥游戏材料投放的动态性和启发性
逼真的成品游戏材料固然有其优点,并且出现时会引起幼儿的兴趣,但这会使幼儿创造行为减少,而富有动态性和启发性的材料,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好奇心,能启发幼儿积极地想像和创造。如:在“银行”游戏里,把印制精美的钱币给幼儿使用,他们便无所事事。如果提供给幼儿纸、剪刀、水彩笔、,游戏就能出现质的变化:银行里出现了美元、港币,还有信用卡等。这些不起眼的材料让幼儿大显身手,充分想象,大胆创新。
二、 把握适时、适度的游戏指导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在幼儿自主的游戏天地里,教师如何把握适时、适度的指导呢?
孩子都是有潜能的,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要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并在指导的过程中保持一颗童心,做孩子的玩伴,多引导、少包办,多支持、少命令。如面对有一定能力和对游戏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幼儿,要为他们创设学习的环境,他们就可以通过操作,自然而然以自己的理解进行游戏;面对有学习探索的愿望但能力有限的幼儿,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间接地指导,为他们营造与同瘵交往的机会;面对对活动不感兴趣的幼儿,就请能力强的幼儿带领他们游戏或合作游戏,让其他幼儿带动他们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快乐;面对个性较强的幼儿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帮助他。如有的幼儿对别人的游戏总是不屑一顾,觉得自己是玩得最好的,不愿与别人合作。那就要在发现他创新的同时,一方面在集体中表扬他,另一方面让同伴来评价他的不足,使他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促使他与别人合作。由此可见,教师在游戏指导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指导。
教师在幼儿的游戏前要能当好“主角”,如科学策划,丰富幼儿经验。而当游戏开始后,教师就要将自己“主角”地位转换成“玩伴”,即带着一颗童心,参与幼儿游戏,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游戏结束后教师要从“玩伴”回到“主角”,做好游戏活动的“反思者”。
三、 给予分享、回应的游戏评价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而游戏评价充满着教育的契机。那么怎样在游戏评价时,让幼儿在热烈争论中、在快乐分享中积累经验呢?
当游戏结束时,有的幼儿满足,有的幼儿尽兴,有的幼儿遗憾,有的幼儿意犹未尽。于是让幼儿围坐在一起,交流一下体会,分享游戏中的快乐与经验,讨论遇到的问题与疑惑,是很有必要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情节,用语言概括和表达,还要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让同伴来思考与争议。如我们班有一次游戏评价时,有一幼儿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火车上有厕所吗?”原来在游戏时,文文、宝宝、宇宇在建构区搭“火车”,三人好不容易搭好一列长长的火车,宇宇坐到车头准备开车,文文和宝宝又想在火车上搭“厕所”,宇宇说什么也不同意,直到游戏结束还在争论。我就让全班幼儿进行讨论:有的说火车上有男厕所,有的说也有女厕所,有的说火车上的厕所是男女共用的。在我的引导下,并经过坐过火车的幼儿回忆,大家终于明白:火车上的厕所是不分男女的。问题刚解决又有幼儿问:“飞机上有厕所吗?”“轮船上有没有厕所?”“汽车上为什么没有厕所?”显然,争论将问题引向深入。从表面上看,幼儿关于“火车上的厕所”的经验是零碎的、片面的、模糊的,但是讨论却引发了幼儿对原有经验的回顾、整理,从而激发了幼儿“不同交通工具与厕所的关系”这样一个新的思考。由此可见,只有给予幼儿分享和回应的游戏评价,才能让幼儿在热烈争论中,在快乐分享中积累经验。
总之,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只有创设开放、互动的游戏环境,把握适时、的游戏指导,给予分享、回应的游戏评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