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菊桃 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长庆小学
摘 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注定学生个体的理解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理解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阅读教学深层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个性化 阅读
一、由一教学案例引起对阅读教学的思考
有这么一个教学案例: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凡卡》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凡卡的最终命运是什么?”多好的问题,学生议论纷纷,有人说:“凡卡的爷爷会带他离开老板那儿,回到乡下去。”有人道:“凡卡会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带他离开老板,让他去上学”……更有思维活跃者联想到了中国名著《西游记》中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孙大圣会驾云去老板家,把凡卡带到花果山……”还未等这学生说完,老师怒目圆瞪:“简直是胡闹!这可能吗?孙悟空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是作者假想的!”接着老师公布“标准”答案,“在当时的沙俄统治的黑暗社会,像凡卡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受苦受穷的老百姓的最终命运只有一条----那就是死!知道吗?”此老师“理直气壮”,惊得听课老师目瞪口呆。
“凡卡的最终命运是什么?”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开放性话题。它可以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凡卡的最终命运可能是死,可能是活,可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生活在虚幻世界里。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判他死刑”呢?
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阅读教学究竟是什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怎样保护、张扬学生个性,让个体的“生命之花”尽情绽放呢?
1. 正确理解阅读教学的内涵,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实现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不同,已有知识水平不同,对同一阅读内容的往往作出个性化的反映,打上明显的个性色彩,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关注“人”的成长,人本主义思想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而阅读教学是实现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倡导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是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2. 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
1. 营建民主平等的阅读氛围,是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转换在“传统”阅读教学中的角色,从“师道尊严”到“阅读伙伴”,明确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探讨,一起交流,一起进步。教师没有高一等的姿态,不再是这个课堂中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是标准答案的持有者,是绝对权威。“等级”观念淡化,学生才能“放”嘴去读,“放”脑去想,“放”口去说,实现真正的解放,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自己喜好去解读文学作品,毫无顾及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自己的设想,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才能应运而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拥有和老师同等的话语权,与老师公平对话和交流,与老师平等争论,获得自己满意的结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理解,甚至是“出格”的想法,教师应以包容、欣赏的态度对待。若一棍子打死,就会扼杀学生个性,熄灭学生智慧的火花,导致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更不敢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挑战同学,挑战老师,甚至挑战权威,学生才能有较高的阅读兴趣,阅读自信心增强,才能获得真实的阅读体验。
2. 打破传统的“标准”答案的束缚,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科书上编者的解读被视为“标准”答案,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就是要让学生奔向“标准”答案,“不去也得去”,“不理解的也要理解”。学生只得在老师的滔滔不绝中聆听,做笔记,课堂内外记忆,唯唯诺诺,亦步亦趋。这完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当成了接受“标准”答案的容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到后来得到的是工厂加工的产品一样的“人才”,千篇一律,这就是传统阅读教学的诟病,是教育的不公平。
二.合理评价,保障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
评价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质与量的评估,是对已发生行为的量化,更重要的是它的导向作用。正确的评价机制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
1. 把评价的重心放在阅读的过程上。阅读是一个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展示阅读主体的素养,形成新的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成、成长的过程。只要是学生自己经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判断、筛选、组合而得出的东西,即使离我们理想中的答案相去甚远,只要是阅读主体全身心参与了,结果怎么样,就不重要了。
2. 多鼓励少批评,保护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学生年纪小,很容易受到伤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信心是需要保护的,限制甚至扼杀只会导致学生阅读个性的丧失,因此应多表扬。我们经常可以用些激励性的语言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对其的阅读成果进行肯定性评价,“有进步”、“妙极了”、“有独特见解”等话语,可以刺激学生进行持续的个性话阅读。
3、把眼光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学生才是发展的主体,他们的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成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熟悉教育主体的身心特征,积极引导,使之身心向前发展,向上发展。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不多,经验不丰富,对阅读的结果不应正确,但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三维目标的实现及个性化的成长。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我们要正确理解“个性化”阅读的内涵,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插上个性的翅膀,让其徜徉在文学殿堂的同时,张扬个性,绽放具有个性特征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