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四川省岳池县杨柳小学校 张雪琴
摘要: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从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开始,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发表独特见解。教学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过程研究,授与方法,科学评估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研究性学习 实施
基于研究的学习着重于允许学生进行研究的教学流程,着重于人的认知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程序并且易于管理。“双主双优”课改理念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实践表明,研究型课堂教学与传统“应试”所教特别不同的是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发展,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技能的教育提高,力求教给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的过程。并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将来工作打下基础。而小学语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自然应将研究性学习用于其中并有效实施起来。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重任而必须勇于担当起来。
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
(一)用好奇心唤起求知兴趣。学起于趣,学生能积极参与的活动都必须基于一定的兴趣。没有兴趣作动力的是受强迫而参加的。这样的参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爱因斯坦告诉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作为教师应深知其教学意义。实践中,为了让学生体验研究参与研究,我们必须首先激发他们对研究的兴趣,并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语文问题。例如,一位经验极为丰富的语文老师会在入学的第一天带领学生走进语文殿堂去探索语文的奥秘和精彩,让学生对语文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只要努力就会学好语文,老师相信你们将成为语文的好朋友,并且在学习中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且我们小学生也可以走进文本与其对话,学教材中的小朋友的品质,养成一个爱思考的习惯。学生受到鼓励之后,自然产生好奇心,自然产生想学好语文的需要,于是对研究性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以增强研究意识。研究意识来自于质疑。没有质疑就不会产生研究性学习需要。多年实践告诉我,只有经常质疑和善于质疑的人,其研究性学习意识才会强烈到他们主动动手去研究的地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理解力”来增强他们的“研究意识”以供我们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多意词现象,有的一字多意,有的一词多意。这些多意字或多意词到底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则需要我们进行深思研究。例如,大家都知道的《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中有两个“才”字,其意思就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才用了20分钟”和“燃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两句话中的“才”,如果不引导学生对此进行研究和朗读对比,学生是很难从中感受到其意的,因此,教学时就应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此展开质疑并研究。学生在研究中就会悟出第一个“才”字表示时间短第二个表示的意思刚好相反,并由此体会到邱少云精神的伟大。
二、鼓励发表独特的意见并对此进行研究
新的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经历和独特感受。学习是学生自我与文本的交互而不是教师一人的感受可替代所有的“哈姆雷特”。学习倡导个性化学习就必然要尊重别人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时,学生不应轻易相信他人的观点而没有了自己的见解,独立思考和学习评估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事,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是我们每个学生都必须有的好的学习品质。这将有助于巩固学生的探究意识强化他们的主动研究实践。例如,在“穷人”一课中,老师针对有关桑娜是否应带回西蒙孩子的事件进行讨论研究。课堂上出现了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我们就可以分为两组进行讨论,并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受别人意见的“约束”。我告诉学生“有理就是对”,肯定了学生独特的学习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发表。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并由此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了研究性学习能力和意识。
三、注重研究性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体验
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不一定与专家的研究性学习相似。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和做法实施。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研究方法,体验理解研究的过程。
(一)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在进行研究时需要了解科学知识并扩大研究能力。这比学习中过重地强调机械记忆或直接将知识授与给学生要花费更多时间。因此,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一点,很多教师怕耽搁时间而匆匆收场。
(二)讲授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实践中我们可实施两种模式的研究性学习,一种以个体为主,一种是以小组协作为主。通过自主学习研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来解决。在协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共同学习并探索,并引导学生从分工中去研究问题的各个方面,通过或反思或批评的方式以获得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四、科学评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成果是多样的,不应仅限于能答上问题或有正确的结论。研究性学习的评估应具有形成性,主要是积极的。要注意评估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创新研究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关注学生是否有有效的评估策略,这与结合学习当时学习成果进行。关键是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有强烈研究性学习意愿---想探索和有创造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在“优教优学”课改中得到了倡导。而我们又是新课改的践行者,自然就应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而科学实施。这一点,需要我们务实的教学态度和创新教学实践的敢干勇气。
参考文献:
金鑫,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