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巴川初级中学校 唐秀娟
摘要:在各种课程的教学方法都逐步推陈出新的趋势下,初中语文的教学势必要紧跟潮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本文从更好地实践初中语文教学出发,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例,探析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科目结合教学的理论意义,并从拓展语文课程网络学习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两个方面来探讨语文教学的实践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以教师朗读并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思考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自身的表现能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教学效率参差不齐。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以后,教师能够借助各种多媒体技术兼顾课堂上的内容丰厚性和教学高效性,在师生的互相学习和网络上的丰富阅读中获得共同进步。
一、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在初中课程的设置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联系较为紧密,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语文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触发的情感,因此语文的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为敏锐的人文情感以及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感受更为丰厚的历史情怀。但是初中生的年龄和阅历并不能支撑其体悟深刻文本中所蕴含的哲思和深厚情感,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之一。
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语文重难点的教学有了新的突破。在课堂上,教师利用网络搜索档案和相关影像信息对课文的时代背景进行剖析,并对作者的生平和写作缘由通过纪录片、话剧、电视剧片段等形式进行演绎,让学生对文本的背景信息有充分深入的了解之后再进行文本的深层和细致阅读,从而对课文中所描绘的事件和情感产生共鸣,不仅能够掌握考试所要求的考点和基础知识,又能在时代背景之上建立自己更加私密性、更加深刻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组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与学生课下交流,彼此互相学习,在片面的认识上形成多维、立体的知识体系和认知。
二、 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的实践
1. 构建网络学习课堂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学习闭环,为学生打造全新的网络课堂。首先,体现在对学习资料的整合上。大部分的初中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教师们通过校园网共享教学资料和课件,能够结合他人课件之中的长处完善自身的教学准备工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对自己的教学资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验证和充实。而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已经建立的班级QQ群或者微信、钉钉群等向学生进一步强调课文学习的重难点以及每日学习计划和课后作业的布置。同时,教师通过交流软件和家长及时沟通交流,既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良好的双向反馈,又能对其进行监督。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自己本身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网络上更为具体完整的杜甫生平资料和中唐时代风气,建立完整的课文背景资料。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应在群里明确向学生表达背诵全文的要求,并与家长联合对学生进行良好监督,同时,教师也可在群里启发学生对杜甫心怀天下的大爱的感受和理解。
其次,网络学习课堂的创建能够为学生创设更为生动真实的课堂情境。教师在教学时利用网络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相关的影像片段向学生展示课文中所展现的场景和情节,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直接的接触和了解。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播放越剧《孔乙己》和电影《孔乙己》中涉及到的文本片段,让学生通过表演剧情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进行更深层的探析。
2. 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突破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鲁迅的文章蕴含独特的时代背景,但又有隽永的永恒价值,对于初中生而言语言和情感相对晦涩,因此在教学中一直是重难点,通过网络上音频影像和相关解读资料,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索鲁迅文章中的内涵。如《孔乙己》的教学,教师通过电影片段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文中的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名家对《孔乙己》的解读,让学生博取百家之长来为己所用,从而建立自己的深层认识。
其次,教师通过网络资源丰富内容以创新学生文学思维。语文作为人文学科需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独立见解,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更加广博的资源,利用网络上不同观点、不同角度的文学见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新了自己的见识,创新文学思维。比如在进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网络上蒋勋、刘心武、欧丽娟等大家对《红楼梦》的多角度解读,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保持好奇的同时又能从名家的思维中创新见解。
最后,则是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对文字、对作品产生兴趣,才能持续不断地保持阅读,使得语文的学习和进步成为一种习惯。在《木兰歌》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电影《花木兰》,借助电影中跌宕的情节和激动人心的战争场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对画面的文本描绘产生兴趣。
总之,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从形式、内容上对语文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从而推进初中语文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罗红芳.信息技术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创新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14):53-54.
[2]卢修美.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小议[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202.
[3]王小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83.
[4]廖小云.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20(10):125+127.
[5]高鸿宾.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