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课堂中强化学生听课常规培养的策略探寻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滕春
摘要: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并不理想,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制约了其地理素养的提升。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听课常规培养的策略,以期通过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进而提升其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听课常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良好的听课习惯则是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听课常规的培养,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科素养。
一、当前学生地理课堂听课现状分析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部分学生在听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二是对知识点理解不深入,仅停留在表面;三是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四是笔记不规范,无法有效回顾和复习。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也制约了其地理学科的发展。
二、强化学生听课常规培养的策略
地理进入初中学业检测范畴,再蹈传统听课覆辙教学效果是不符合要求的。作为一线教师应加强课堂常规培养,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才能为高效课堂的创建带来人脉基础。为此,我们可以从这样的途径出发来实施。
(一)明确听课要求,引导学生自我约束
教师应在课堂开始时明确提出听课要求,包括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规范笔记等方面。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听课习惯的重要性,使其产生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通过不断的引导和强化,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二)注重听课能力培养,规范学生听课行为
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至关重要的一环。大部分知识的传授尤其是本节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分析过程,是通过教师语言表述来实现的。因此学生必须持积极的听课态度,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以便提高听课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听课思路,要与教师讲课思路一致。如果一个问题没听懂可以及时举手向老师发问,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等弄懂问题再继续往下讲。教师要改变自己讲课的定式,不能做“话霸”,要留足时间让学生提问并要鼓励学生随时插问,改变那种开会式报告式课堂,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教师要让课堂变成自由辩论赛,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习。师生之间就是朋友,朋友可以没上没下。这样学生听就不会疲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听课,从而对地理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从而提高其听课效果。
(四)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听课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其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通过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提高听课效果。
(五)加强笔记训练,培养学生规范记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获取信息、整理思路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记笔记方法,如简洁明了、条理清晰等,并定期进行笔记检查和点评。通过加强笔记训练,培养学生规范记笔记的习惯,从而有助于其更好地回顾和复习所学知识。
三、实践案例与效果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策略的有效性,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和实践。例如,在讲解“世界气候类型”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明确了听课要求,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然后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气候类型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候类型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指导学生规范记录笔记并进行课堂小结。通过这一系列的策略实施,笔者发现学生的听课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注意力更加集中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能够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笔记也更加规范和有条理了。这些变化表明强化学生听课常规培养的策略是有效的可行的。
四、结论与这种方法有效实施的建议
综上所述,强化学生听课常规培养对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通过明确听课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和加强笔记训练等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听课习惯。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差异,因材施教地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完善相关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熠明,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8年。
[2]徐丽霞,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