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第二小学 杨昌莲 杨永会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目前课程改革的方向。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数学走进生活。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次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把教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但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教师讲完新课就做书后面的练习,练习做了一题又一题,而学生也还只会按类型解题,不懂得怎么应用,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又不知道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数据。因此,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
二、实践应用数学化
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数学教学要从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亲近数学,参与数学活动。学习数学应该满足学生未来生活的需求,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发现数学、周围熟悉、运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体验的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身边的事物,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发现规律实现创造。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中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问题”:小红有20元钱,她想去超市买一些东西商店里薯片每包1元、可乐每瓶2元、饼干一包3元、果冻一包6元5角。大家来帮小红算一算,看看她可以买什么?可以买多少?这样的问题,学生平时都经历过,因此能做到学生以自己为中心,体现自我价值,积极性自然很高。又如:今天放学后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东西,我们买了一些饼干,用了8元7角,还买了2支铅笔,四元一支,还买了一本作业本,用了5角,我算了一下,一共用了多少钱。再如:今天妈妈带我去出门,刚开始车上有15个人,后来一下子上来了好多人,我数了一共上来了11个人,现在车上共有多少人。学生从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
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三、思维方式科学化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数学意识,培养数学能力。继而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
人人学会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一种数学的科学态度,一种面对生活实际问题用数学的逻辑推理去理性的对待和解决,这才应该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我认为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数学日记就是记录他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学生通过观察、收集,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通过独立思考,然后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一定的见解或观点。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通过数学日记可以把身边熟悉的事情数学化,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数学日记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机会,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长期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形成一种思维模式,那就是数学的思维方式。
总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材,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的习惯,让数学更好的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