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陈诺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大培养力度批判性思维教学尤为重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思考,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而且感性思维能力强于理性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反思,促使他们辩证思考,在阅读课堂中寻找促使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的契机,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途径;实践意义;现存问题
在小学教育体系当中,语文这门课程的存在尤为关键。语文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水平,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做铺垫,尤其是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模块,不但能够让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变得更高,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应当注重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制定出可行性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措施,设置好教学目标,提出更为合理的教学意见,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思维培养环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意义
学生知识与学生学习是学习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了解知识解构主义抽象的概念,所以在学习抽象到具象的,为文化建设完成自我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基础,其内含对知识、价值、思维综合维度的理性分析,以及自身综合能力和思维素质的形成。在小学语言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是建立在以整体为结构的理论认知之上,使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相结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从语言知识、思维价值和理性认知等多维维度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究。要以学习文化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多角度探究思维中形成自己的个体解读。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上的现存问题
(一)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技能不足。批判性思维作为高阶思维,包括直觉思维、比喻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基础教育发展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一些教师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有效的课堂组织活动和科学的教学设计。阅读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对段落的理解、单词的发音、课后的强化练习等。项目标准中关于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的要求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施。
(二)对阅读材料的分析挖掘不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渗透于课堂,关注每一个教学细节、每一次活动进行训练。而语文老师则要利用好教材、设计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或进行渗透性随文训练,或进行专项训练。小学生的探究欲望较强,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他们往往缺乏成熟的思想意识和观点,在分析阅读材料时角度单一,理解浅显,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但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将更多时间花费在课堂讲解上,没有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教师也很少将课外阅读材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注重运用课外材料拓宽学生思维。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全面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
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阶段,教师应当让学生能够从多个立场和角度分析材料的内容,形成自己较为独到的见解,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深度对话,指导深度分析
在阅读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如果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则能更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对话,尝试引发思维碰撞,进而对作品进行深度分析。在组织学生展开生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尝试用分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他们逐步深入,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的交流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创造问题情境是新标准下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创造有效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积极调查。在提问时,教师必须关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假设、解释、推理和比较。问题必须是开放的和分歧的,不能在学生的思维中造成限制,可以促进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综合调查。这不仅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产生了许多类型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将讨论矛盾的和假设的问题。对于矛盾的问题,我们通常会搜索文本中具有最深刻含义的句子或段落。它可以是一个人说的话,也可以是一个现象说的话。老师提出这个矛盾的问题后,学生们有了几个思考方向。
(四)结合课外阅读和“阅读提示”培养质疑精神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教材内容与课外内容的对比,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而通过对阅读经验的归纳和反思,学生能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使批判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统编教材中,“阅读提示”是自读课文助读系统的一大亮点。“阅读提示”不是面面俱到地解读整篇课文,而是抓住其中的某一点进行阅读指导,契合单元的整体要求,并且涵盖了课外阅读推荐、教学难点和重点、阅读方法指导,等等。教师结合课外阅读与“阅读提示”,能够有更加明晰的教学结构和脉络。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概念,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引起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使命,要采取一系列的阅读教学策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贵真,语文教学强化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有效方法[J].教育探索,2019年。
[2]郑棱之,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批判性思维培养[J].卷宗,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