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顺州镇迪里小学 李雪梅
小学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训练中应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文,课外阅读更是一个广阔无比、奇妙非凡的世界。“课文”是例子,课内读写结合练习了方法,课外读写结合是充实、提高、升华。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仅仅是学习故事,体味情感,更重要的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教材中的这些课文,都是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最重要的是它们语言丰富、生动、规范,布局谋篇独具匠心。既然小学语文读写能力培养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随文批注阅读
所谓“随文批注式阅读”,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记下或写下自己读书所得、所感、所想,这样的随文练笔是我们进行《小学课文导写》时常用的一种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读写结合的“点”,品“新”析“异”,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新颖之魅力;通过迁移、模仿、创新训练,谋“新”写“异”,注重创新能力的训练和指导、随文批注式练笔,就可以走向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要以文本为中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完成语言训练的任务。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评点批注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真正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
因此,将批注式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新课标的需要,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的需要。
二、做好课前预习写批注
课前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预习,即:用圈点标出文中的生字;用分节号标出文章的段落;在不明白的词、句旁标上问号;用线条标出自己喜欢的词、句;等等。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更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
课堂预习写批注。在“隐性”的指导中借助课文情境,基于文字、超越文字,给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思考与练习的机会。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从学会读懂一篇文章、有重点地分析文章开始,对常见的一些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逐步地进行认识,反复练习,最后达到掌握并综合运用。
三、做好读写结合教学
作文教学不可完全孤立地进行,许多情况下都需要联系或借助阅读教学的基础。读写结合,一般要经过“广泛模仿──择优选择──灵活运用──发展创造”阶段。在模仿阶段,教师要广泛学习,吸收别人成功之处,了解各自的特点;然后通过比较,选择一个或数个作为自己常用的基本策略;在此基础上,博采众长,并融进自己的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在选择、借鉴的过程中,模仿很重要、优化、发展、完善、创造更重要。凡选入课本的文章,大都是经过认真挑选并细致加工过的。这些课文,就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而言,都是很好的范文。特别是那些精读、讲读课文,从题目确定、内容安排到表达方式,都给学生以积极影响,有些还直接担负着指导写作的任务。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需要通过练习来运用和巩固,作文正是具体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式。实施读写结合既有利于学生读好书,也有利于学生作好文。
我们谈读写结合,就是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教材的写作因素;在指导阅读时安排必要和可能的写作练习。培养作文能力,一靠多读,二靠勤练,这应该是不争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研究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宜单就作文谈作文,需要认真研究阅读和作文的关系,重视扩大学生的阅读活动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学生写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所以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考虑在内。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读写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可以抓住本文“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这一章法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观察大柳树,指导学生按“栽柳树→育柳树→议柳树”的章法进行模仿和创新,模仿《落花生》一文的章法模式,采用叙事的手法,按照“栽柳树→育柳树→议柳树”的顺序,重点写“议柳树”一部分内容,详细地描绘柳树的精神品质的特点:“它总是低着头,象征着它的谦虚。柳树不像其它的树那样,总是争着往上长,争着接受阳光,而总是望大地上看,它没有忘记生养自己的土地”。并且由此引申出一个深刻的哲理,表达作者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总之,小学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随文批注阅读、课前预习写批注、读写结合教学,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