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小学 任贵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在兴趣教学中,让学生在欢愉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可使学生兴趣盎然,促使他们乐学、好学、爱学,态度积极、神情专注,处在一个和谐而融洽的气氛中,充分调动各部分感官,学得扎实、愉快、轻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动手做很多色彩艳丽的教具来吸引学生的眼球;用优美动听的嗓音去吸引孩子们的耳朵,让他们学会认真地聆听;利用一切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小活动、小竞赛来帮他们练口算、做练习,让他们感受到每一堂数学课都是开心的,每一堂数学课都充满了精彩与刺激,在无限的游戏中,尽情的玩乐,快乐的学习,具体来说,小学数学兴趣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堂导入时的兴趣教学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如同一个序幕的开始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新奇多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带进一个跃跃欲试,美不胜收的学习天地里。 比如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先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每人只能吃一块饼的四分之三或八分之六或十二分之九,贪吃的猪八戒争着要吃十二分之九,孙悟空也要吃八分之六,沙僧只好拿四分之三的了。同学们说一说,猪八戒、孙悟空、沙僧三个谁吃到的饼最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议“四分之三、八分之六、十二分之九”这三个分数哪个大,由此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为完成“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创设了情境。
二、授课过程中的兴趣教学
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后,如果教师不因势利导,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消失,思维的火花就会熄灭。若能趁热打铁,就能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时。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可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纸沿着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课堂练习中的兴趣教学
在设计练习时,可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枯燥死板的计算题后,常会做一些机械、重复的练习使学生的新知获得巩固,但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 低年级学生喜爱游戏活动。为了避免单一的计算和简单的重复,在低段教学中,可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寓教于趣,并且注重全体参与。教师要有意设计一些易吸引学生的素材,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数学学习的情境。如:题目书写时可将重点、难点处的颜色设计得鲜艳点,呈现方式也可丰富一些,可以化静为动,可分步出示,也可以加入必要的故事情节,如帮小鸭找妈妈、给下面的花配上叶子、啄木鸟治病、抢占高地勇夺红旗等。如此创设情境,既组织了教学又使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参与到练习中去,收到较为理想的练习效果。可见课堂上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故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游戏实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长知识,“玩”中增长才干。
四、对学生评价中的兴趣教学
这里的“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当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可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可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可以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应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是……”、“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
总之,数学是有趣的,这种感受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中。只有数学教师首先被数学的魅力所感染,学生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它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和内驱力。因此,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感受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地接受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