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洋县青年路小学 郑新军
摘要:语文教学对人影响是最深远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和规范人的读写能力,还可以培养人的交流和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起到一个萌芽期的奠定作用,尤为重要。当前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文学的熏陶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好的文学作品带给人在素养上的熏陶,会成为伴随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教材编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背什么。古今中外多少的文学著作被埋没在忙碌却刻板的教学任务之下。小学是一个需要奠定好基础的阶段,文学熏陶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熏陶;重要性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课程,本质是一种文化,它负载文化、传承文化, 更是人类文化的基本成果的反映。 语文教育是形成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文学素也正是从小学开始就被影响的, 从这个对文字的认识刚刚萌芽的阶段,文学熏陶带给学生的是一个丰盈多姿的美丽世界,开启一生的文学享受之旅。
二、现状问题剖析
过分重视课本本身。在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教学任务是解读课文,剖析写作手法和表现艺术。在课堂上, 忽视文学层面上的教学。比如《爬天都峰》,关于天都峰的另外一些好的文章,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介绍以丰富知识。像李白、杜甫和李清照等这些伟大的诗人,可以从写作背景讲到诗人的一生。在课后则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甚至背诵课文。据调查显示, 小学高年级甚至还有接近六成的老师要求背诵课堂笔记,这样的任务花去了大量时间,却很少有老师的教学计划里会让学生去了解文学大师的其他经典著作,而这样的拓展学习却是学生所需要的。
名家名篇数量不足。名家名篇在编入教科书时数量的过于不足可以形象地表述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的荒漠化。这是在教学不足的问题以外更为本质的问题。一个学期学习一本语文书,上面课文的数量大约是二、三十篇,其中名家名作十分少。对于教科书上课文的本身,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花费了百分之九十的心力去学习,必须要是好文章才是值得的。第二, 学生都是从教科书里的内容开始学,再进一步带入相关的文章, 文学氛围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由此可见,课文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很少培养课外阅读意识。对一个人来说,养成阅读学作品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阶段的培养对长大以后的阅读习惯是有奠定性的意义。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 同时学生家长,也是有义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要完成阅读通常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帮助。有部分家长只允许孩子读作文书,文学著作在他们眼里却是浪费时间的“杂书”。而事实上文学著作的思想阶层,文笔优美等级和优秀作文集相比,就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更是有助于学生的三观的养成,而不是一个只会写作文的机器。
三、文学熏陶的重要性
所谓“文学”,是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熏陶是指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积极的影响。大多数文学家除了文学作品写得好以外,还有思想家,史学家等誉名。比如鲁迅先生,作为文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还是一个思想家,毛泽东主席曾用这样一句话评价过: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写的《狂人日记》,他的“人血馒头”,他的“茴香豆”,影响到每一代人,具有震撼意义。上升到这个高度的,就是文学的魅力。文章的意义在于传达思想,传达价值观,传达一些呼吁,或者是一些积极的宣扬,绝不仅仅是文字表面的东西。
文学熏陶带给小学生的,是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对社会更多的思考以及对真善美的追逐。这对他们漫长的人生成长路会是一场重要的影响。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简单的修辞写作手法, 优美的句子,更重要的是文章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东西,需要“熏陶”才能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才能学到学习的本质。在这个熏陶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会把优秀文学作品里的思想,内涵, 修养,真善美的价值观植入自身,进而影响自身,从而就是达到了教育的核心意义。
四、如何进行文学熏陶
教学计划拓展。教学工作应该分出至少百分之三十的精力来对学生做一些文学意义下的指引和传授。第一,对文章背景的介绍,讲解作者写作初衷和要传达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作者为人和生平等,把文学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第二, 对课文做一些适当的扩充,老师准备一些课文相关的传世佳句或经典篇章带入课堂,带渴望汲取知识的孩子们走进经典。第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种传统的诵读方法既符合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除了课本要求的内容, 老师还可以增加一些适宜的名篇段落给学生选读背诵。
创设阅读文学作品的氛围。老师首先以身作则,阅读文学著作。再跟家长多沟通,传达文学素养的培养其重要意义。跟孩子进行文学作品的交流,比如细心询问学生对人物的认识, 喜欢或者讨厌,是非对错等不同程度的探讨。用亲身实践对学生起示范性的熏陶的作用。“读书角”也是实施文学熏陶一个重要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宣传在自己心中的文学“大咖”也是一个好办法。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在班上读一段简介,谁是他心目中最优秀的文学家, 写了什么著作等,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文学交流会,或者主题板报,在这些活动中,让孩子学会欣赏好的作品,也逐渐培养了孩子的文学意识,这就是文学熏陶。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是对一个人文学素养发萌的阶段,好的文学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一个积极良好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育是人一生修养和意识的一场启蒙。文学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需要引起重视,落实和实施, 才是一场合格的启蒙。
参考文献:
王丽 . 我们怎样学语文 [M]. 北京 : 作家出版社 ,2002.
周小丽 . 小学语文教育应注重文学熏陶 [M]. 新课程研究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