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周艳辉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创造生活情趣、采撷生活实例、回归生活空间,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就一定能把枯燥的数学教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关键词:生活情境、生活实例、生活空间
新课标指出:“使数学更贴近于生活,倡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来建立数学模型;借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表达情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出新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融入真实生活,成为承载背景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我们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体现。我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
2、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老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的是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的数学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赋予生活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在自然生成的情境中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懂。
例如:教学“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一课时,上课开始就可以让小朋友看书上的笑笑的做法,同时问:“你能模仿出她的动作吗?”因为这是小朋友在生活中经常玩耍的一个动作,所以小朋友争先恐后要上前模仿。这一活动安排,不仅让学生充分感知加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产生学习加法的动机和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三、采撷“生活实例”,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教学“教室”一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用学过的表示位置的词语(前后、上下、左右)说说教室里物品的位置吗?”这一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联系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说出教室里物品的摆放情况。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体验,而且还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回归“生活空间”,做到学以致用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玩”数学。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能玩中求知,玩中悟理的玩也是一种好的学习形式。例如:教学“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时,教学开始,师可以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师左手出4个棋子,右手出2个棋子。问:“一共是几个棋子?”师又演示:把6个棋子放在一起后,伸出左手4个。问:“猜猜右手该是几个棋子?怎样算的?”这种做法使学生在玩中学数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充当了组织者和合作者。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小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要紧仅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找出生活与数学间相通的例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做实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例如:教学“高矮”一课时,教师可以故意在黑板上写一些字,说:“这些字没有用了,谁能帮助老师把它们擦掉呢?”师可以提问班里最高和最矮的同学上前擦,其余同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办法让个子矮的同学擦到黑板上面的字呢?(站在椅子上、桌子上等等)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会比高矮的正确方法,并且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只要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就一定能把枯燥的数学教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参考文献:
[1]施良平,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中外交流,2019年。
[2]王丽娟,精彩的数学课堂来源于真实的生活[J].考试周刊,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