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梦洁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梁官中学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下面我就讨论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谈谈看法。
一、精心设计好阅读教学中的讨论内容
阅读教学中用于讨论的内容应该精心安排,有所取舍,一目了然的、可有可无的、高深莫测的问题,都不需要安排讨论。教师应选取文本的“精彩点”、思维碰撞的“分歧点”、问题的“疑难点”、解题的“错误点”等作为讨论内容,激活学生思维,增强讨论效果。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从课本和学生质疑中选取精要问题呢?
1.抓脉络讨论思路。如教学矛盾的《白杨礼赞》,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作者在写白杨树之前为什么先描写高原风光?文中的白杨树有怎样的形貌和气质?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说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通过讨论,学生能理清作者的思路:扣题――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之美――白杨树的形神之美――白杨树的象征之美――点题。理清了思路,就有助于理解全文。
2.抓文眼讨论主旨。题目往往是文眼,紧扣文眼,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变色龙》一文,紧扣题目可提出如下的问题:这篇小说取名为“变色龙”,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思考后讨论,经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就会明白这篇小说的情节、线索和寓意。
3.抓笔法讨论表达特点。如教学《口技》一课,在熟读成诵疏通了句意之后,我这样提问:作者本意是描写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口技者的高超技艺,为什么还用一定的笔墨描绘听众的神态动作和反应呢?学生经过讨论,理解了正面描写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二、审时度势把握阅读教学的讨论时机
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尚未解决之时,教师应恰当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思考了很久,但尚未考虑成熟,想说又难以表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愤、悱”之时就是最好的时机和火候,也是让讨论“实”而“活”的重要条件。为了切实抓住这个时机和火候,教师就要善于揣摩学生心理,体察学生需求,熟悉教学内容、要求和目的,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例如:出现了新的语文知识、需要新的语文能力之时;遇到了既是大家希望解决的,又是有一定难度的语文教学范围内的问题;遇到了学生的意见不一致且有必要争论的问题;遇到了大家都感兴趣且有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当机立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时教师仍然要善于引导并时时关注形势发展;在时间上,尽量做到宜短则短,切忌时间过长。
三、发挥好教师在讨论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课堂讨论不是教学的点缀,不是“花架子”,所以要扎扎实实地推进。讨论前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讨论时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分组,例如:同桌2人讨论、前后相邻4人讨论、按意见分组讨论、按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程序规范,讨论之前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先行预习,自己先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然后小组议一议、辩一辩、问一问。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各位组员善听善言。在“实效”而“灵活”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关键性主导作用。时机的把握、内容的选取、形式的应变,都需要教师的沉着机智、敏锐眼光、厚实功底、科学理念与职业灵光。即使在讨论前,教师也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如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或信息,课堂上充分阅读和思考,必要时的提示点拨,等等。讨论时,教师要始终发挥主导和调控作用。如果学生的发言离题了,或者学生在枝节问题上争执不下,教师要及时并善于拨正方向;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启发疏导,以推动讨论上层次。针对学生的表现适时收束,及时小结,或肯定,或指出其优劣,或补充己见,对于意见一时难以统一的问题,留待课后继续探讨。
四、组织好讨论教学的形式
在讨论式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与个性创新整合的学习形式。因为讨论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我一般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课文问题特点设计一个大问题供学生们精读文本讨论分析,而这个问题应该就是本堂课的重点所在,整堂课就这样一以贯之。比如在教《一双手》一文时,考虑到单元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圈划评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大问题:文章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双怎么样的手?他如何刻画出这双手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研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勾画圈点,然后学生自由发言。很快学生就掌握了这双手的特点,了解了文章在描写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写作手法。既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又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应用讨论式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教材和环境的实际情况,让讨论的时机、内容和形式灵活而具有实效,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正确理解、贯彻落实语文新课标的新理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