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中学 杨 芳
摘要: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如何通过设计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以沪教版为例,从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的概念、四种类型与案例、评价及反思等方面,探索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的设计。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1]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需要学生在努力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或资料的查证工作才能完成。[2]相对于传统上形式单一和趣味性不足的地理作业,形式多样化、内容趣味化的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及实践性。教师科学地布置地理活动类作业,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发现、探索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早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思维,最终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设计的类型与案例
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主要包括观察类、调查类、动手类和表达类。此外,还有运用计算机表达的作业形式。[2]笔者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学生课堂表现、学生生活实际和个体差异情况,遵循层次性、兴趣性、自主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原则,设计了四种类型的初中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
观察类作业常见的包括天文、气象、地质、水文、生物和土壤等方面的观察,也包括进一步的观测。如学习六年级第二学期全球篇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时,借助上海市中小学生“气候与生活”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上海市气象观测站和气象台实习。他们首先到气象观测站,观察测地温仪器(普通地面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曲管温度表)、测大气温湿仪器(通风干湿表)和测风仪器(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并在气象观测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尝试读出地表温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完成活动记录表。待气象观测站将收集到的气象要素发往气象台后,学生赶往气象台看到了计算机上卫星云图、气压线、等温线图等显示出上海市气象观测站历年的气象数据。通过气象观察,学生进一步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观察内容融合起来,能听懂天气预报并进行简单播报。同时能够初步、动态地分析天气和气候,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利于逐渐形成地理综合思维。
调查类作业一般包括实地调查和资料的搜集、整理两个方面。如学习八年级第二学期全球篇第二单元陆地与海洋后,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将6个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相互合作,实地勘察家乡的河流——黄浦江或自己游历过、特别喜爱的河流。其中5人每人调查一个方面,包括:河流水源地、流向、长度、流域面积和注入的河流,另外一人收集资料(走访有关部门、查阅地方志、登录当地水利部门网站),包括对该河流治理和开发的具体建议,撰写调查报告。一方面,河流调查没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学生不用按部就班地进行,具有开放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大江大河,有助于他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区域认知素养。
动手类作业主要指地理实验和制作,一般有地理学具制作、地理实验演示、地理标本鉴定等项目。通过学习六年级第一学期景观地图篇第二单元——地图,学生掌握了地图三要素,初步学会了方位测量以及比例尺的选择。利用拓展课——地理小制作的时间,带领学生尝试绘制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智能垃圾箱分布图或自己所在街道(镇)的垃圾分类点分布图。综合考察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区域认知能力。
表达类作业主要有口头阐述、书面表达等。学完六年级景观地图篇第一单元——地理景观和七年级祖国篇后,学生认识到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于是利用自主学习时间,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一集《自然的馈赠》,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多媒体课件,围绕这些地点,设计一次旅游。要求每组能够清楚地描述需要准备的物品、活动行程,并指图说出每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介绍适合旅游的季节。同时,运用所学知识(主要是专题地图)仔细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获得不同的实践体验,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人类活动与自然馈赠关系的认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的评价
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以学生课堂展示、教师辅助讲解和微信(QQ)群交流等形式,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开展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及家长参与。将评价内容中,要素达标在90%及以上、75%及以上、60%及以上、未及60%分为“优”、“良”、“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第。[3]
三、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设计的问题与不足
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完成的质量是衡量学生地理活动进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它可以真实地折射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及对单元知识掌握的效果。由于学生不够重视,缺乏实践经验,教师如何科学地安排活动类作业的主题、完成时间和频次,怎样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并给予及时的指导等是活动类作业设计的难题。因此,笔者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更多地理单元活动类作业,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且积极改进,让学生灵动、高效地开展合作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学地理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M].上海:中华地图学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