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 浦丽娟
摘要:问题教学法主要是将学生课本中的知识点通过问题的手段向学生展现出来,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培养了学生在问题探索方面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现阶段的高中的教育中已经呈现出大规模应用的发展趋势,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本文将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苏教版的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供教育人员参考。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改进策略
从上个世纪80年代问题教学法提出之后受到了社会各类人群的广泛关注,并且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但是问题教学法在近些年来的发展当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教学目的较为单一、动态生成问题的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从各个方面进行改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现阶段“问题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的目的比较单一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课本中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学生能够在问题的探索中逐渐巩固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点,并且还能锻炼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主要的目的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苏教版教材为例,教材中在对课文的梳理过程中通常都会存在导入、推进和巩固三个方面的教学,教师在每个阶段提出的问题虽然都能够起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但是目的较为单一,不能实现问题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合理
教师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该为引导者,而不是问题的提出者,问题的提出应该由语文课堂教学的学生进行提出。但是现阶段在这项方法应用时经常出现由教师提出问题而由学生进行解答,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注重于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学生在提出问题时的积极性不足或者问题没有深度[1]。
(三)动态生成问题的能力不足
一般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根据教材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养成动态生成问题的习惯,这样才能保持课堂的活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呈现出探索精神。但是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注重于静态问题的预设,并没有在语文课堂中提出教材中没有提及但是更有价值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高中学生的文学功底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语文教师对动态生成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机械性问答现象比较严重
根据相关资料中某高中教师在《逍遥游》的课堂教学中一共提出了109个问题,并且学生的回答率基本上保证了百分之百,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必定机械化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问题的难度极低,学生不用进行思考就可以对其作答,不能起到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效果。
二、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一)对“问题教学”的模式进行改进
针对教学目的单一的情况教师需要对其模式进行相应地改进,主要的表现为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为学生推荐多种文学性质的小说,比如《活着》、《血色浪漫》等,将语文教学的目的多样化,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让学生成为教学任务的主体
对问题教学法进行改进还应该从学生扮演的角色进行革新。需要改变现阶段教师为主体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到主导的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问题的动态生成效果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动态问题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由于学生的文学水平较低,在动态生成问题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合理地引导实现学生提出高质量问题的目的。比如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教师可以通过文中的细节让学生思考地坛的象征性意义,进而提出地坛与母亲之间拥有怎样的联系等[2]。
(四)建立起趣味性强的课堂交流平台
针对机械性问答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趣味性较强的交流平台。高中语文教师通过保证问题专业性的基础上增加问答的趣味性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保证课堂的活跃气氛和学生的知识吸收等方面都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结束语
问题教学法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已经被广泛应用,能够为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并且在学生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方面的能力培养方面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现阶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机械性问答频率比较高、教学目的单一等不足之处,教师需要通过对教学手段和模式的改进实现更高水平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兰绍云.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23):46-46.
[2]李煜晖.问题处置与思维发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改进研究[J].新课程评论,2016(1):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