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园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策略
新疆福海县银海路双语幼儿园 仵麒旋
【摘要】幼儿园大班幼儿处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阶段,而幼小衔教育成为幼儿能否适应小学教育的瓶颈,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大班幼儿 幼小衔接 学习习惯养成
对于上大班的孩子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幼儿园要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将注重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为教育重点,让幼儿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一年级的入学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促进幼小衔接,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对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势在必行。笔者认为要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实做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一、营造氛围,创设环境,促进大班幼儿常规学习习惯的养成。
首先,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倾听时,不能打断别人说话,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学会理解别人的意思,孩子的天性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又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时时可刻刻需要成人的关注。有时,老师或家长说话时,孩子就喜欢抢着说,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为了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我们经常指令孩子进区的要求,要轻轻的进区,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听到音乐,收拾材料,然后安静的坐到这里来。这样有好的效果,但过几天后,又跟原来一样,所以,倾听习惯不好,教师的工作会更累,一定要时刻提醒孩子,说多了,孩子记住了,成了习惯,还有队认真安静倾听的孩子,要及时的表扬安静倾听的孩子,孩子们为了想得到表扬,都变的安静倾听了,倾听的习惯慢慢好转。
接着,培养孩子大胆的说和读的习惯。家长可以每天讲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完故事,自己也来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也可以培养孩子大胆的说,并且可以让孩子来读这个故事,从而养成良好的说和读的学习习惯。
还有,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不要求孩子写多少字,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孩子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握笔和坐姿。很多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家常喜欢玩电脑、看电视,画画或者书写数字的时候眼睛离作业本特别的近,家长为此也十分的担忧。我们在幼儿园内及时的加以提醒和指导,并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孩子们渐渐的养成了书写要坐端正,有一尺的距离,习惯比较好。
二、 精心布置室内外环境,潜移默化熏陶幼儿求知欲。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的个性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幼儿园的室内室外环境是幼儿活动所接触的,对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布置不容忽视。室内外环境的布置应该遵循“序、美、趣、意”。即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动静有序;环境布置要和谐;环境和材料要充满童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去感受和探究;另外,还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使幼儿在感知和探究等活动中受到正面的影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大班幼儿的教室布置应以简为主,不要过于繁杂。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在学习场所应有意减少周围环境的刺激,营造安静、简单的学习环境,避免由于花哨的室内布置转移幼儿的学习注意力。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比如,引导幼儿进行小组作画。在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致力研究的领域。此阶段幼儿良好学作画期间让幼儿学习相互协商、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在构习习惯的养成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及未来发展至图、色彩、内容上达成一致后,才能共同作画。在班级中要创关重要。然而,对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却未引起人造一种安静、和谐、愉快的、宽松的氛围,促发幼儿的相互交们足够的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现状令人担忧。大班幼儿能流沟通。
三、注重教育,及时强化,促进大班幼儿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中指出如下目标:能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有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我们要认真贯彻《纲要》精神,促进大班幼儿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比如,引导幼儿进行小组作画。在作画期间让幼儿学习相互协商、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在构图、色彩、内容上达成一致后,才能共同作画。在班级中要创造一种安静、和谐、偷快的、宽松的氛围,促发幼儿的相互交流沟通。教师要善于利用机会,把握时机,发挥一切有利条件培养幼儿的分享、合作意识。
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是幼儿进行交往合作的前提。幼儿在共同活动中要相互帮助、相互协商、相互分享、共同解决。如幼儿在手工活动中,让幼儿相互借用制作工具,加深彼此感情;在绘画活动中相互协商绘画内容,共同绘制美丽图画;在生日时共同分享生日蛋糕,共庆生日的喜悦等。通过具体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合作策略。
四、激发兴趣,持之以恒,促进大班幼儿坚持学习习惯的养成。
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把教育的生长点转移到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上,促进幼儿坚持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明确的活动目的有助于幼儿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贯彻始终的坚持性的培养。如果幼儿对活动目的不明确,就会产生一种随意性的思想,缺乏自觉性与自我控制力。在活动之前让幼儿明确活动目的,至关重要。
幼儿的坚持性是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为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加强对幼儿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实践的机会,如:游戏、学习、劳动等。
在游戏中,幼儿要担任某一角色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学习中,需要认真听讲、专心作业,付出意志努力;在劳动中,需要付出体力与汗水。这些简单的活动都是对幼儿坚持性的锻炼,有利于幼儿坚持学习习惯的形成。
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重视对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常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习惯、积极思维习惯、坚持学习习惯四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