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 崔吉花
三十多年来,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师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元的教学模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技术逐渐引入课堂,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笔者亦有一孔之见。
一、解放思想,做一个敢于走下讲台、管得住自己嘴的教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生生存》报告中指出:教育能够而且必须是一种解放。课改要解放学生,还要解放教师。因为唯有教师的解放才能带来学生的解放。笔者以为这种解放首先是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
传统课堂“重讲”,高效课堂“尚学”。高效课堂首倡者李炳亭曾在《高效课堂22条问答》中提到:高效课堂有三条高压线,其中的一条就是“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因此高效的课堂中一定要有一位管得住自己嘴的教师。当然,“管得住自己的嘴”不是不说,凡事都要有一个度,教师作用在课堂中的体现应该是“该讲就讲”,讲则“画龙点睛”;“该放必放”,放则“思维碰撞”。教师说得多并不等于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只有在课堂中收放有度,才是教师主导的理想状态。敢于走下讲台,实际上是敢于承认自己角色的转变,不再做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而应是走到学生中间,放手让学生自由求知、合作研究、快乐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做一个合格的助手或者导师。
二、优化教学各个环节,还自己和学生一个诗意的课堂
(一)教学目标准确简洁。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评价这节课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应由义务教育阶段的偏重积累到偏重于应用,阅读能力的要求由理解层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表达能力由感性思维提升到理性思维,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对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学生的特点设定恰切的教学目标,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另外,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内容不宜太多,一两句话即可,要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二)课堂提问激活思维,以点带面。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精心设计卓有成效的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要力避“满堂问”的弊端,通过对文本主问题的设计掌控课堂活动。好的问题设计,是对教材的科学阐释,能有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引导学生鉴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诗歌鉴赏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都是学生应该掌握学习的。如果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一句一句分析鉴赏,这样不仅仅是破坏了诗歌本身的大气磅礴的豪放之美,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学生的体验之感。不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自读上阕,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试着加以分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将它读出来。六分钟后,请同学上台发言。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多个好处:一是这个问题设计,话虽然不多,却体现了“五个明确”:自学时间是“六分钟”,自学内容是“上阕”,自学方法是“读”,达到的标准是“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试着加以分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将它读出来”,老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是“六分钟后,请同学上台发言”,让谁上台发言呢?老师没说,人人都可能上来。这个问题设计要求明确,操作性强,学生的自学就相当于是在作考前准备,因而就会紧张、高效。二是学生能够紧抓文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体验进行赏析,见仁见智,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重要的是整节课可以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扩展开来,在学生的鉴赏发言朗读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角度、方法等知识。而这种知识的掌握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三)教学语言精心锤炼。(四)课堂氛围民主平等。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课堂之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老师问学生答,这是常规;学生问老师答,这是变体;学生问学生答,这是创新。无论是何种方式,都应体现课堂教学的气氛之美。曾听过苏州十中一位张老师的课,她在让一个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后,让他的同桌对他的概括作一评价。这种生答生评的方式就非常值得推崇。一是督促学生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你要学会倾听,二是可以锻炼学生的评判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当同桌对那位同学做出评价时说:“如果这个问题是100分的话,我给他85分。”张老师随即问道“请阐述你的理由。”事实上这就变相地提问了第二位同学。这个同学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其中一点是他认为同桌的概括太简洁了,不够明确。这时张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对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说:“是我刚才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是我的原因,我再给你加上5分。”说完,同学们都会心一笑,整个课堂其乐融融。
三、爱上阅读,让其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平时教学中,总以为备好课(备好教材、备好习题),就万事大吉了。而事实上课堂中教学语言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同样一节课,有的教师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兴趣盎然;有的教师上得平谈乏味,学生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去甚远。而且主要原因之一是后者教师平时阅读较少,积累不多,自身素养匮乏,语言枯涩,所以课堂上语言运用不能做到信手拈来、随心所欲。“一名教师如果远离阅读,势必在教学中兜圈子,展现于学生面前自然是面目可憎了。”只有让自己成为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才能构建起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师的才情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的馈赠和滋养。所以建议每位教师都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让自己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细流汇聚成海,才能使我们在教学中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