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语文质疑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瑞云小学 王丽
摘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奠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学更不可推脱。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可引导学生在预习中生疑,在课题上质疑,在重点上着力去发展质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质疑能力 培养 有效方法
“学贵有疑”是我们的共识,其重要性就在于常质疑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使学生更深入文本或事件的更深层次去理解、去寻找问题解决策略。难怪有人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样富有哲理的教育名言。其实,爱因斯坦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观点更让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有了理论依据。因此,在小学语文这样一个奠基平台教育中,我们要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得到立体式、多方面的进步,就必须加强脑力活动的质疑深思、提问问难能力的培养,使之为其思维标新立异和实践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一、引导学生在预习中生疑,使之主动求解
预习是学生自主走进文本的“试刀”,虽然是“浅尝”,但也可初步感知课文,获得诸如生字新词以及简单句子的理解,有的甚至还可以理解课文内容,找到一些精彩段落语句。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预习实践中,除了上述作用外就是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促进学生由能学向会学转变。在这过程中,学生如果要获得更有效的预习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质疑预习中的内容,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才能使自己更有眼力去观察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发现问题,标注他们不了解的内容,可以用文字记录,当然也可使用工具书或上网解决问题。例如,在教《草船借箭》时,尽管该文本较长且具有曲折的情节,但并不难理解。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让他们在自定进度的预习实践中进行讨论和交流,然后解决难题并总结与中心相关的问题。结果,很多学生经过自主预习质疑,发现了很多自主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自己没有解决,但至少对学生思维发展和文本理解是有益的,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课堂正式学习更专注他们不懂的地方。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把自主疑惑置于预习本上,待教师新课授完之后再思考自己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时,他们往往会豁然开朗,感受到“柳暗花明”。这样的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疑和解疑的能力,促进思维有效参与,并使自我预习更有效。
二、引导学生在课题中质疑,使之主动解难
文章标题虽然只有几字,但作用大,可通过于此小窥全文,有眼睛之作用,甚至有人说是显示文章内容的“灵魂之窗”。可见,抓住标题来质疑,尤其是标题中的关键字,其意义是多少的现实和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抓课题来质疑突破,直奔主题而去。相反,如果教师抓不住这样的便捷方式,完全有可能事倍功半,伤神费力,效果不明显。要知道,标题虽小字短,但其是可以统领全文的核心所在,有获概要之优势。鼓励学生由此质疑,便打开了通往全文的阳关道。例如,在教学“鲸”时,我们就可鼓励学生由标题来进行质疑提问,围绕“鲸”这个标题进行拓展式提问,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自然就会有:“鲸有多大多重?”“鲸鱼喜欢吃什么?”“鲸鱼住在哪里?”等一系列有关鲸的生活问题。有了这些质疑思考,我们再向学生作出推荐引导,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自寻答案。这时,他们积极性化为学习动力,很快就会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这就是从标题入手去学习课文的方法,在其过程中,学生质疑开道,并以解决质疑中的问题作为目标,自然效果就会很明显。
三、引导学生在重点处设疑,使之推导解难
从现行部编教材来看,大多在篇幅上增长了。学习这类篇幅较长的课文,要找到其重点,相对提了一个难度档次。教学这类课文,如果我们抓不住重点,或没有重点的“散打”教学,学生则会很难理解到文本要求的新知识,更不用说发展思维了。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新标准对课程进行有效的研读,研究教材并确定重要和困难的知识点,以使教学更精准地定位于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并循序渐进,分步式突破。这几年教学实践,我发现,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课文中有中心句,只要我们能找到,理解该句并鼓励学生怀疑和推导,就可以快速理解课文。原因在于这个中心句不仅可以概括整个文本的中心内容,还能揭示文章的主要思想,而且它也与文本的其他内容也有紧密相关联系,抓住它,就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顺藤摸瓜”之效。教学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把这样的能“串联全篇课文”句子“揪出来”,让学生在此处着力质疑推导,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把握文本。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有“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样一句话,教学时,我们就应引导学生在找这句话上下功夫,并在理解上着力。这句虽然不长,但容量大,信息多,整个课文都是围绕它而进行表述的。抓住这个中心句,我们就可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老班长是怎样践行“上级”“保姆”“勤务员”角色的?为了完成这样的任务,他又做了哪些事?引导学生去读教材找答案,直至实现教学预期。这样的过程,既促进了学生质疑思考能力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还有多种方法。又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各种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的展露出来之际。因此,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应有这样的意识和担当,积极在语文教学这个平台上强化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使其在意识和方法上有质疑的能力和需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自学成才的人,有创新思维的人,并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张俊豪,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外语文,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