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浅谈
阿米娜·塔西浦拉提
(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布亚乡中心幼儿园)
音乐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对其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调动幼儿思维、探索、认识的内动力;习惯是一种行为、一种方法,良好的习惯有助与幼儿能顺利、愉快地参与活动。音乐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有助与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积极情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顺利地参与活动,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而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可让幼儿视、听、感、触、动的环境氛围,师幼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世界。例如在欣赏乐曲《大森林的故事》时,可以创设包括土堆、猎人的房子、草地等在内的游戏环境。教师可以让幼儿先布置环境,然后再进行游戏。对自己布置的环境和制作的道具,幼儿不仅使用起来较为熟练,而且通常会十分感兴趣。又如在欣赏《玩具进行曲》时,可以让孩子们自制帽子、手枪、红旗等道具。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他们的想法被同伴采纳,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二、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首先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营造宽松,融洽活跃的气氛提供保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师生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不管幼儿表现的好与不好,我们教师都要给予鼓励的目光,首先让学生有一种爱的情感的教育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带领幼儿走进音乐。
1、把歌曲学习融于故事中
幼儿都非常爱听故事,教师就利用这个特点把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边讲故事,边让学生学习歌曲,那么会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较好地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如我结合歌曲《小花猫》编了一段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一只漂亮的小花猫从远处慢慢地走来,它嘴里唱着“喵喵喵,喵喵喵”,这时,它忽然发现了一只老鼠在偷吃东西,于是小猫轻手轻脚地走近老鼠,“喵喵喵喵”突然一跃,小猫抓住了老鼠,“喵——”,小猫高兴地又唱了起来。这里通过边讲故事边唱歌曲,巧妙地使幼儿联想到小猫活泼可爱的形象。,前两小节唱得轻松自然,第三小节唱得短促,跳跃,声音要富有弹性。而第四小节唱得饱满激动,表现出小猫抓到老鼠的喜悦心情。这样的安排使小朋友觉得很有趣好玩,因此他们很快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又如:在教学《小猴子》一歌时,我根据歌词内容精心制作了教学挂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在学生掌握歌曲之后,我又拿出一副小猴子的头饰随歌曲忘情地表演,以自己的感受理解融入音乐表现小猴子活泼的可爱形象。形成良好的融洽民主的课堂气氛,把幼儿带进了优美的意境中,仿佛那可爱又淘气的小猴就在他们面前,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和创作欲望,从而达到幼儿们受音乐形象的感染并产生喜欢的情感。
2、从生活语言中学习节奏
我们平时生活语言中处处都存在着节奏。我们要从小朋友的实际出发,从他们的生活语言中来寻找节奏。如学习切分节奏“|×××|”与我们平时说的“|大大的|红红的|”,还有带附点音符的节奏“|×·×|”与平时所说的“|来·吧|去·吧|”等等,幼儿一看到这节奏型后,生活语言马上就会想起来,并会高兴地说出来。幼儿从自己生活中寻找出来的节奏,不仅可以很快地掌握,而且印象也特别深刻,不易忘记。这样,由生活语言节奏过渡到音乐节奏,既降低了小朋友学习节奏的难度,又提高了小朋友学习节奏的效度。小朋友学得轻松愉快,又记得牢固,一举两得真是太好了。
三、运用“音乐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在打击乐活动“瑶族舞曲”中主要节奏型是X XX,变化节奏是XX,XX,结束句的加强节奏为XX,教师可分别编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动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节奏。
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狮王进行曲》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狮王的神态,《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
又如唱《大公鸡》《郊游》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