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吴绍红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章斐小学)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必备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作用,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本文阐述了阅读教学“三步走”时的实践抓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有效策略
阅读能力,简单地说,就是阅读者运用已有阅读方法和能力来理解文本材料,进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虽不是语文能力的全部,但牵涉到语文学习和实践的方方面面。所以,又有人认为阅读能力就是语文能力,大体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终级目标不外乎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这种能力,能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语文实践,不受“知识与技能”的缺陷或不足的制约。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这种阅读能力呢?多年一线教师的我们,在实践中积攒了一些实践经验,得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需要“三步走”,每步都要脚踏实地,各有所重。
一、积累阶段重基础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朝热暮冷”,既需要持久一贯,更需要策略方法。在能力培养的初期阶段,我们应特别注重知识积累,筑牢基础,为后续发展夯实学力,做好准备。在积累阶段,我们应在这些方面努力,在语言材料方面,认准字音、握准字形、识准字义,能够正确判断大多句式和表达特点,熟练地把握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语句转换;能读懂简单诗歌。在阅读情境方面,有较强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能自觉地把课内阅读学习与课外阅读实践联系起来。同时,还要多读多背,积累一定文化知识和写作经验,写作技巧。这些知识都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作用很大。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广积多累。只有这样,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当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引发质变,促成阅读能力提升。
二、理解阶段重引导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语文学习的工具,也是学生走进语文异常的钥匙。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是抽象性,难以理解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这才是我们以语言解读语言的正确方式。而现实中,我们很多学生只能理解语言的表层意思,而无法理解到文字背后的实际含义。因此,教学即引导,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从字面和行里两种途径去解读语言。所以,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为正确运用语言打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理解力的培养离不开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两种能力,是人的基本思维,属于两种模式,都在阅读理解能力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分工。阅读中的分析能力,就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以便于进行从局部或细节方面去研究的能力,通过分析,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建立轮廓印象,如若进一步阅读分析,就会对课文及其内部因素作更深入了解。而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思考方向上就刚好相反,是指在脑中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加以综台起,进行归类,形成整体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感性思想中的不可或缺。但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还相当弱,甚至处在初级阶段,很多时候还是形象思维占主要,离不开我们的引导培养。最后把这些零散的意义综合考究,形成整体概念。这其实就是我们认识事物地过程,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事物认识过程,我们就按认识的方法培养这种能力,应该说是科学的,语文教学不外乎也是人对自然、社会的一种认识过程。
二是判断能力的培养。判断能力是学生对文本理解是否正确的一种能力。而语文中的判断力,就是运用语言知识去识别、去判断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由于语言功底还浅,往往找不到“依据”去判断。这就需要我们授予方法,引导学生找关键的字、词或句,如“但是”、“是因为”之类的,中心句、承上启下句等。当然也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句,其方法就是抓住句子中的那些表限制和修饰成分的词语。例如,“他这样做,常常得不到人理解”这句话,如果把其中的“常常”一词去掉,意思就大变了。因为“他这样做”是对的,判断对错,不能以别人的看法来判断来定论。而加上“常常”一词,就强调了人们的判定有问题而不是他做的问题。培养学生判断力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常用方法,对培养学生语感有特别重要的帮助促进意义。
三、运用阶段重拓展
严格地说,运用阶段与积累、理解等阶段是分不开的,因为知识的习得不像粮食的丰收就是装袋那样简单,它是一种意义建构,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形成系统知识。也只有较为系统的知识,才能在语文实践中进行运用。反过来,经常运用,又能进一步深化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有促进作用。所以,当学生有了一定知识基础,达到一定量时,我们必须进行语文实践。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必须要走的路。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实践不能仅限于书本作业,更不能拘于一学期的七、八个作文,要把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文活动紧密联系,常抓不懈。更重要的是,要把语文实践拓展到生活中去,让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语文学习资源惠及学生,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体验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扬起语文学习的信心,产生“我要学”的动力,发挥出作为主体的能动作用。
总之,这“三步走”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阅读能力的基本步骤。实践中,我们可以把程序更详实,策略更具体,但不能忽冷忽热。持久战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应有的心态,同时,还必须坚持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加强语文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才能让我们教授对象---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韩露,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小学生,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