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处处彰显“力”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东方小学 李金霞
摘要:使语文课堂处处彰显“力”,我们就要创新方法,运用多种策略加以促进。实践中,我们应以激趣为前提,在培养动力时,抓好亲和力和吸引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到语文学习魅力,从而产生“我要学”的积极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力” 彰显
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追求,也是新课标的呼唤。在大力创建有效课堂的今天,让课堂彰显“力”更有现实意义。有了“力”的存在,不论是活力、有魅力、还是亲和力、吸引力,都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下面,我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些许感受。
一、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让课堂充满亲和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的指出,无疑给长期践行“教师为中心”观念的教师带来了角色挑战。千百年来,教师总是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强调对知识的灌输,对教师的服从。今天,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课堂的管理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这将大大改变学生畏师的心理,有利于教学的民主化。课堂上打破一味地“灌输”,注重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就某一问题相互协作,共同讨论;打破绝对的“服从”,鼓励大胆质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具体地讲,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提供交互式的对话学习平台;在对话中,师生之间真诚倾听,相互包容,围绕有关内容,多向沟通,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对话的收获;对话的内容也必须是有趣的、开放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个体体验和理解,使得学生乐于参与到对话中来。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可以说,兴趣在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动力支撑作用。因此,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把之列为教学首要任务之一。在开课导入中激趣是我们常用之策,也是提高学生参与性,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当然,要达到这样目的,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导语,选择良好导入载体,才能把课的第一锤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火花,把他们牢牢吸引住。他们被吸引,自然产生不学不快需求,形成列强的内驱力,自觉成为学习主体。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课堂充满活力的外在表现,而让学生思维灵动,不停地进行思维信息交换、碰撞、有新思维生成,是课堂充满活力的高级追求。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强调独立思考,强调创造精神,具有民主性、开放性、生动性。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优化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精心设计提问,注重引导点拨,能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学生有序地达成目标。二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三是注重朗读。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很多小学生都乐意去读,而且读得有气势,象要把那股劲全使出来,四是培养学生自信。能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给学生以定向性和激励的评价,让他们能体验到学习快乐。
四、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让课堂充满吸引力
随着教育科技快速发展,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成功入驻课堂,与学科教学融合。如果在今天,我们语文教师还仅凭“一张嘴”和“一本书”教学,不仅不能让课堂充满魅力,反而还会让学生恶性顿生枯燥乏味感,那课堂就会沉闷。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就要尽可能、适宜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更加有魅力。现代教育手段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图画、音像、多媒体等,还包括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等,都是直观教学的重要载体,都能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当然,这样的手段,也得配合其他方式进行,如引进竞争机制,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朗诵等形式,在班与班之间、组与组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展开一系列的对抗赛。通过引入时代“活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五、践行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感受实践魅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界是公认的。语文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我们应践行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语文,收集民间语文形式,收集广告、从饮料瓶上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运用语文,体味民间语文的智慧与魅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升反哺意识。在众多语文实践中,学生就能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而倍感趣味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信心和动力。
总之,在让课堂彰显“力”,我们就要创新方法,运用多种策略加以促进。上面,所叙述的几种方法,我们应以激趣为前提,在培养动力时,抓好亲和力和吸引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到语文学习魅力,从而产生“我要学”的积极动力。到那时,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就有了着落,自然就能在大语文教学观理念下获得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彩霞,让课堂精彩纷呈彰显语文人文魅力[J].新课程,2019年。
[2]王淑颖,让语文教学彰显“说”的魅力[J].现代语文,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