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四川省武胜县永胜学校 唐余
摘要:为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育人效果必须探寻有效方法以践之。本文从转变教育理念、灵活运用教法和科学设置作业三个方面探讨了作者提高教学效果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效果 提高 有效方法
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内容以地域地理为主要而进行编排,展示了各个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征,阐述了各个地区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和地区间的关系。要使学生学会对生活实践、终身发展有益的地理学知识,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新的方法手段的共同作用,以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前,随着“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育合一”课改的推进,我们应该怎样利用那些最优的方法和最少的时间来提升教与学效果是每个老师都应探讨的内容。当然这也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学老师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接下来,笔者将近几年来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所取得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些有效方法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转变教育理念是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
思想的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改变固然不能使课堂的效果得到极大改善,但是,思想的改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改变。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要想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就要把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当作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首先,践行新课标需要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这样的转变导致教师习惯了角色需要变化---“中心发言人”转到幕后成为“组织者”,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满堂讲”也需要改变,需要教师由单打独斗变成师生对话、人人互动的“群言堂”,把课堂还给同学。我们知道,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培养和精神世界的熏陶,突破了书本与生活之间的阻隔而倡导生活化,给予学生主动探索的空间和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但这些活动都是计划内的学习项目,不是放任的自由而是思维的自由,心理的自由。为了实现这种“自由”课堂上我们教师常常创造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来促进,使得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能达到有效的统一。这样的教学其效果显然是理想的,是我们想要的高效。
二、灵活运用教法是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维护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我要学”是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际教学,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对地理课程的学习不是很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课堂教学方式太单一,地理内容太过于枯燥。再加上又没有“应试”需要,“结业”的检测方式大多学生都可胜过,所以,在学习上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对于不认真学地理的学生来说得出这样的感受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地理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激趣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和认真。例如,在执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课堂中我们就不能开篇引入主题就直接施教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而是创设激趣情境让学生成为主体后方才进行。导入时我利用多媒体呈现藏袍,让学生想一想青藏高原居民为什么喜欢穿这样的服饰,与当地气候有什么关系。利用这样的情境瞬间让课堂炸开了锅,对学生来说,藏袍是他们在电脑、网络上经常看到的服装,但他们没有去思考当地居民为什么有这样的民族服饰的原因。因而他们也产生了迫切想知道的探究欲。这时我们再导入气温相关知识教学就能得到大量人脉支持了。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地理知识更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地理学起源于大自然,来自于现实。我们要通过其生活性特别加以教学,加强教材与现实整合,使我们所教什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这样才有助于提升学生他们学习兴趣和生活实践能力。抓住生活性特征实施地理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而我们的主要平台是课堂,我们必须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助力教学方法,把“文本的地理”变成有多种表现介质的“多媒体地理”,转化成动态的地理,有声有色的地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视听需要,才能激趣学生多感官兴奋而发挥作用。例如在《地势与地形》教学中要实现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的理解我们最好就采用多媒体来实施,同时配合情境创设、激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三个逻辑意义分明的教学内容。这样教学既有效又有趣,课堂活跃效率高。
三、科学设置作业是地理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
地理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与布置的地理实践作业。作业在促进能力提升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坐听”都不可替代的。当然,这儿的“作业”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写写抄抄,而是走出课堂、走出教材、走向生活的地理实践。如设计调查型作业,这类作业又可分为众从小类,观察景物、地形、气候、环保等。还可设计合作型作业,共同撰写观察报告。设计制作型作业,如在学习了《自然资源》这知识后,要求学生在调查中收集周边环境中资源、能源运用一些的图片制作演示文稿,学习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后布置学生绘制我们当地的气温变化图。设计读图型作业,学习了《地势与地形》后要求人人能读懂我国地形剖面图以及能够分层设色地形图。这些作业方式都是力促知识向能力转变的有效途径,只有常做,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就可得到有力保障。
总之,在“五育合一”下地理学科教学应以教学改革为契机提效增效,以教学实践为导向大力促进课堂高质量生成。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益,真正把“以质量为中心”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点来实施,用最优化的效果来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承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J].地理教学,2012年。
[2]龚志强,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方法探析[J].新课程,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