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芮金菊
(云南省永胜县幼儿园)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一、幼儿不良习惯表现及形成原因
(一)父母太多的呵护和包办
数据显示:如今,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因此,中国父母活得比世界各国的父母都累。据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调查,京沪两地中63%的小学生要父母帮助穿衣服。北京、天津等五大城市中,60%的孩子早上起床不叠被子。中国家长在对孩子的付出程度上,在世界排名首屈一指。
(二)教师的不经意间影响
部分孩子在入园前好多习惯就已经形成了,不管是好的还是不良的习惯,入园后他分不清他的习惯是好的还是不良的,在平时的幼儿园生活中他的习惯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就会的到巩固,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巩固。
(三)同伴间的影响
有的孩子就爱模仿他人,对同伴的行为习惯辨不出对错,无意间就效仿了。中班有个孩子口袋里有许多幼儿园的玩具,当老师发现时问他,他说看某个小朋友拿的。
二、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站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而且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很有作用的。
2、结合儿歌,培养技能
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在情急之中我想:为何不把它们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3、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宝宝学会了”专栏,用不同颜色的泡泡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如红颜色表示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黄颜色表示能好好吃饭,绿颜色表示能安静入睡。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二)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孩子的意志力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幼儿生活的每一环节紧扣,具体明了,保证幼儿生活作息有规律,爱清洁、讲卫生,有序和高质量。最终,会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三、幼儿园要帮助家庭实施素质教育
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是幼儿常规养成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作为父母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园要根据家长的需要,形成家庭、学园协商的,互补的,和谐的强大合力。要从传统的旧观念中把家长从被动为主动,从客体为主体,这一转变过程并不容易,教师要在思想上转变,从而带动家长的观念更新,教师经常与家长共同讨论幼儿的教育问题。有时家长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来询问教师,我们的教师总能和家长一起分析,寻找对策,共同提高。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确实地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有效地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二)家园合作,形成合力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好习惯的老师。父母应多与园方在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习惯。假如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做法不一样,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为此,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利用家长园地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孩子。
(三)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教师要全面观察班里的每位孩子的一言一行,做好观察记录,特别是一些不良习惯的孩子,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家要多注意这方面教育,教师可把记录放在“小问号”信箱,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不良习惯放进“信箱”里,让老师在园配合教育。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幼儿一分享用终生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