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
曾艳梅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四维小学)
摘 要:低年级小学生在作业、考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计算错误,从表面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乎是儿童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原因。前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得到解决,而后者则需要从小培养。在小学生的习惯培养过程中,特别是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计算习惯,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习惯的培养”。俗语也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非常必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审题的习惯
1、增强审题意识。审题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和保证,学生计算中的很多错误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时造成的。因此,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在计算时养成看题、读题、想题的良好审题习惯,让学生在边看边想中领悟到算式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到解题捷径。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如:“300—300÷15”学生往往一看就写得数“0”,说明学生仅凭第一印象盲目“凑0”,而忽略了运算顺序,发生这类错误的学生不一定不知道运算顺序,而是缺乏全面观察、仔细分析的良好审题习惯。
2、指导审题方法。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审题习惯,要求学生计算时先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然后确定解题策略。并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审题:一是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是审清运算顺序,看清题目中有哪几步运算,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是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符号和数据的特点,确定能不能简算。如:“46.8×0.37+4.68×6.3”从表面现象看题目,无法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但仔细审题后发现:根据“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则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的规律,就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通过指导与训练,学生在动笔之前对题目的运算顺序、方法和能否简算就会胸有成竹,计算起来就会水到渠成。
3、克服思维定势干扰。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在练习中可常出一些题目穿插在一般的计算题中,提醒学生别掉进简算的陷阱里。如:“50×4÷50×4”,有的学生就算结果为“1”,这是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学生只注意了简算“50×4”,而忽略了运算顺序。这样可让不注意审题的学生走走弯路,碰碰钉子,激其反省,促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草算的习惯
1、统一规范。草稿是学生正确进行数学计算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草稿本的应用。(教师应要求每位学生准备草稿本,要求他们在做课堂作业、练习册、家庭作业等作业时,凡是需要竖式演算的必须把竖式统一列在草稿本上。)
2、督促奖励。平时老师在课堂上常加以巡视,还不定期抽查他们的草稿本来督促学生,一旦发现不按要求摆竖式计算的情况,及时纠正。每次检查下来,对于好的草稿本给予奖励,一个月进行一次优秀草稿本展览。这样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计算习惯。
三、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
1、明确自我检验意义。自我检验是保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有些学生在习题完成以后,很少自我检查,做计算题经常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我常举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如果计算出现错误:在医院,就要出医疗事故;在航空上,我国的卫星要上不了天,发射的就会偏离方向,后果是不可设想的。以此告诫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仔细检验的重要性。
2、传授自我检验方法。为了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计算时做到三核对,一是题抄完后要与原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核对,做到一字不差;二是列完竖式后,要把竖式中的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做到上下一致;三是抄完得数要把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做到万无一失。这样学生就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正确。另外,教师还教给学生一些灵活的检验方法,检验时以口头检验为主,有的用口算、有的用估算。如 “4.15×6.8=2.822”,两个因数的整数部分相乘的积是两位数,便可断定2.8222是错误的;也可以这样估算一下:4.15大约接近4,6.68大约接近7,乘积应在28左右,很快就能发现这道题的错误所在。
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计算题就是和数字、符号打交道。书写不认真往往给计算造成错误。因此,算式书写要整洁、清楚、规范。要想使小学生能尽快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键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培养。比如在上课时,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整齐,书写做到一笔一画,哪怕是小小的“=”、竖式中的一条横线,都必须严谨、规范。在作业批改时给学生的批语也要认真书写,让学生看得懂并给孩子一个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会给学生作出榜样;优秀学生的作业经常交流,让学生相互学习;每个人的作业要交换检查,对学生有督促。经常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计算的错误率会大大下降,教师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古代教育家孔子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最精辟的论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有人说,少年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事实上,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大有益处,更能从小就培养他们对生活认真负责的良好态度,而这一点可使学生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