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柱发 云南省永胜县光华乡新生小学
胡 艳 云南省永胜县光华乡光明小学
刘 平 云南省永胜县光华乡中心小学
摘 要:时代在呼唤着创新,教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组织有效的教学过程。而有效教学的真谛就是教师必须从实施课堂教学的开放做起。通俗地讲,实施课堂教学开放的指导思想并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人,而是寻找适合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开放; 有效; 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赋予我们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裕人民幸福的心肠。这种理念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开放,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开放教学目标,变刚性的教学目标为弹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定向作用。因此开放性教学首先是目标的制定要开放。制定开放的教学目标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据大纲、教材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不仅要制定知识发展目标,而且要制定思想目标,还要制定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基本性目标,即要达到教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数学、学好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弹性目标,即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层次差别的学习要求。这并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而是要求学生在数学知识能力和技能等方面都应有不同的发展和提高。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
3.发展性目标,它能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育的基本目的,也是最终目的。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开放教学内容,力求数学知识生活化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源于生活、悟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颁布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能更多地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1.寓数学教学于学生的现实情景中——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反映。可见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土壤,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应着力于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打破数学教材的狭隘框架,从学生周围的工厂、农村、社区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生活现象入手,从这些生活现象中去找数学,使数学问题看得到,摸得着,更有亲切感、共鸣感,更易于学生接受。
2.让数学知识从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构建——数学悟于生活
在数学知识中,有很多知识如概念、算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等比较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也都比较注重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从具体到抽象,很少顾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掐头去尾缺中间”式的数学教学,由于忽视了、远离了学生的经验背景,很难使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因此教师应注重对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加工,把数学知识寓于生活之中,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在数学背景中实现建构。为此可以经常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利用操作、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事实证明,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知识,借助学生的生活知识来理解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学生就能很自然顺利地理解知识。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数学用于生活
应用数学知识改造客观世界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临近,数学的价值与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加工,在课堂上提供生活化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中,凸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开放思维空间,张扬个性,促使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封闭式的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只要求记忆、再记忆,学生在课堂上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想象思维被统一的标准答案所扼杀,个性得不到发展。实施数学开放式教学,就是要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改过去的“问答式”教学为“学问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有独特思想的个体,都有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如果在教学中压抑了他们的个性,那么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很可能就难以闪现,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从此对数学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个性,鼓励他们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解决实际问题。
组织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单是教师利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过程,更是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活动。数学课堂的开放势在必行,但要实施有效开放,如何把握好开放的度,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些都是数学教师在实施开放性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很难操作的问题。但是我坚信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就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就能造就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