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第八中学 胡琳艳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活化教学成为学校课堂教育改革的重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提出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理念,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集生活价值与科学文化于一体的学科,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能对现实世界有更好、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所有教学通过生活才有效。”而地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特点,所以必须进行生活化教学。
一、通过情境创设营造班级地理学习氛围
好的学习环境的营造,对学习热情的激发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有巨大作用的。为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平时也要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例如,学生在课间会观察贴在班级一角的地图,虽然可能与教学内容不同,但是无形中使得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在高中阶段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通过不断看,重复记忆会加深学生印象。这样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也习得了一些知识点。尤其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不断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广东省的邻省有哪些?黄赤交角是怎么形成的?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会造成什么结果?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但是确实是对学生平时的累积及对地图的熟悉度的考察。教师要督促学生多多看地图,这样通过反复记忆才能将知识点牢牢记住。如在教授世界地图时,一般比较复杂,学生记忆不准确,很难完全记住。教师要通过不断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加深记忆。如世界地图主要由国家版图、中国政区图组成。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主要国家的经纬线和主要的江湖海泊。边提问边让学生对着地图寻找,最好是让学生动手画出来。这样不断画图,不断巩固,利于记忆。
二、把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教学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例如说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相关知识,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讲解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学生也难以理解。我们在实际的课堂导入时可以这样做:首先要求学生了解熟悉二十四节气歌,之后告诉他们二十四节气歌的基本原理,即按照太阳在黄道中的具体位置来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太阳每经过一个节气的时间差异不大,因此二十四节气在每年的公历时间基本一致,同时每年特定节气前后都会产生相似的天气现象,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意义重大,是典型的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地理知识。用二十四节气歌进行新课导入,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掌握地理知识的价值,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和本地区地理地貌相同的知识点时,可以把生活中的地理样本带进课堂中。
三、利用探究活动训练生活需要的地理技能
地理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地理技能的训练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应尽可能地与生活相结合,才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地理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实、生动、科学是设计“生活化”探究活动的基本原则。如学习“地图基础知识”时,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绘制学校的平面图,以培养绘图能力;学习“大气的热力作用”时,可设计大气保温效应的实验,以培养地理实验能力;在学习“旅游活动的设计”时,可以分组设计暑期夏令营的考察方案,包括确定考察目的、路线名称、景点概况、费用预算等项目,以培养地理考察能力;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时,可设计辩论活动,分正、反两方,分别阐述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等。
四、教育形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常常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鼓励学生要专心读书,但是,这种理念很难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还要渗透一些新鲜的东西,如电视台播放的“地理中国”内容,若能适时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如今,电视节目种类繁多,涉及地理的节目甚多,如《探索与发现》、《地理中国》、《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里,都涵盖了许多地理知识,而且趣味性高,因为这些节目中的许多事情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更因为许多节目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贵在“新”,有较强的时效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久而久之,使学生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并开始发电,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并通车,“西气东输”已开始向上海、郑州等地市送气,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首次绕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飞行,并完成对接等,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总之,高中地理生活化课堂的打造方式多种多样。只要结合生活,抓住实效和时效做文章,自然就能够因人、因文、因时地加以变通和创造,为学生地理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劲芳.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剖析[J].考试周刊,2015(5).
[2]凌艳.试论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教学研究,2014(2).
[3]胡春.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互动生活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